利比亚之战会不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呢?

  • 利比亚之战会不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呢?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博弈故事

利比亚之战会不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呢?

不会,
世界大战是世界各个大国之间利益与政治博弈的结果,因为军事手段是政治手段的最终形式。
利比亚的国力很弱,并且世界各个大国在利比亚没有关键性的利益纠纷,而利比亚幕后也没有某个大国作为后盾。并且在今天这个充满核武器的时代里,核武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世界和平的延续,一旦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那么核武器就会有动用的危险,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麻将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麻将起源于中国,由中国汉族人发明的博弈游戏,起源说法不一。

(郑和除了扬我国威,还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发明了麻将)

说法一:创作者为郑和,据说当年郑和下西洋,由于常年航海生活单调枯燥,船员们士气低迷,为了让船员们派遣寂寞解除烦闷,于是郑和想了个消遣的方法,他将竹子做成竹片再刻上文字图案,制定游戏规则,这新鲜热乎的麻将就诞生了。

(水浒叶子,以梁山好汉为蓝本发明)

说法二:水浒给的灵感,据说明代有一个叫万秉笤的人,他极度痴迷《水浒传》,于是以好汉们为蓝本精心设计了108张麻将牌以此纪念,麻将上的图案也和好汉们相关,比如“二索”代表双鞭呼延灼、“九索”指的是九纹龙史进”等等。

说法三:麻将是由太仓地区的“护粮牌”演变而来,太仓地区由皇家粮仓囤积稻谷,所以这麻雀鸟类就多,为了保护粮食,朝廷专门在粮仓旁安排人专门保护粮食,以打死鸟雀多少记功,并将数量记于竹牌之上,每到月初月末则靠这“护粮牌”来兑换奖励,久而久之这“护粮牌”反而成了游戏。

(马吊纸牌)

以上几种说法多少有些过于牵强,要么就是把民间传闻往历史名人脑袋上扣,要么多少显得荒诞不羁,可信度较低。而以下这种说法则更加靠谱:现代麻将是由明朝末年的马吊演变而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印象,我小时候就碰见过村里的老人们就玩过一种细长条的纸牌,这些纸牌上画着花花绿绿的人物,但和扑克又不像,老人们四个一组玩的不亦乐乎,幼小的我对这种非麻将非扑克的玩意好奇不已,但终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实这玩意学名就叫“马吊”,又被称为“叶子牌”,由于纸牌后多画水浒英雄好汉,所以又被称为“水浒叶子”。

(宋朝文人杨大年,这哥们据说疯狂沉迷马吊,为此还发明了马吊新玩法)

叶子牌的历史可追溯于唐宋年间,宋朝名儒杨大年还写过一本教你你玩马吊的《马吊经》,可惜已经失传,根据欧阳修的说法原本宋时的叶子戏已经失传,不过杨大年这货实在是很喜欢这种纸牌,于是专门创造了“鹤格”这种叶子戏的新玩法。宋时玩法咱们不确定,不过明朝时期的马吊特点是:四人合打,有庄闲之分,轮流取牌出牌,那这玩意为什么要叫马吊呢?古人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每戏用四脚,三人共攻一桩,如马之独吊一脚,故曰‘马吊脚’。”

还专门有老哥写了《叶子谱》来形容马吊玩法:“马吊以军令行之,法分四垒,各执其八而八为中背,主将护之。选将以卢卜,植帜于坛,而三家环攻之。”我这人逢赌必输,玩个斗地主都输的底朝天,对于麻将更是一窍不通,对这玩法也是瞎子摸象,所以也就不对此做解释了,但明朝时期的马吊已经具备了“吃”和“碰”等玩法,所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明朝时,马吊的玩法已经基本有了现代麻将的雏形,后续做得无非是加牌,对玩法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定义而已,清朝时马吊逐渐衰弱,民间开始流行默和牌和碰和牌,但是这两种也基本上都由马吊繁衍变化而来。

(《红楼梦》中就记载过贾母和夫人小姐们一起打麻将,她们玩的就是默和牌)

那么这纸牌是怎么变成现在的骨牌呢?据说在清朝咸丰年间,宁波人陈鱼门感慨于马吊纸牌容易脏污损坏等情况于是将纸牌改成了骨牌或竹牌,而到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清军将士闲暇之余也玩起了马吊,还在玩法上做了创新,新增了“筒”、“索”、“万”等。—“粤寇起事,军中用以赌酒,增入筒化、索化、万化、天化、王化、东南西北化,盖本伪封号也。行之未几,流入宁波,不久而遂普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