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野云的民间传说

  • 何野云的民间传说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传奇故事

何野云的民间传说

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何野云从江西徒步到潮汕,隐居海阳县、揭阳县、潮阳县一带。流传许多为民做好事,还替人看风水,治病,惩治“地方恶霸、神棍”,戏弄俗僧等传说故事。
红泥传说
时达仲夏之际,酷热难当,肚饥口渴。行至‘下尾’之地,向村民求水解渴,遇求者皆不给,甚者斥之赶之。
至路口,见两母子于田间忙活,收成却颗粒可计,奇之?母曰:命贱,辛苦作物果无几。云曰:远处红泥可作物,取之,自是丰收也。
母随云所指,果见远处七座红色泥土。来年果见大丰收,村民问之,后争先取之远方红泥。无知愚民,焉知此乃七星伴月之局,故之,局破也。 野云延路至杭美边界处(现杭美一组近水库处),遇一妇人挑食物,故向其讨水解饥。妇人曰:现正中午,杯水焉能充得饥,此有食物,尽量充饥。云问:不知家住何处?妇人指向杭美方向答之:前面乃之家,夫姓陈(古时女子以夫为大,必报夫姓)。云至杭美,益觉此村民风古仆,又念与之故主同姓,时觉应益此村。
观天象,测风水,终至杭美龙脉处建成一座祠堂,祠堂前挖五个池塘,一片平原,对‘头劲山’案床石(子孙必能出将入侯)。取意:明堂容万马,声名甲天下。时祠堂正门一开,‘仙埔’鸡犬难出声。并察知杭美乃为牛地,故于‘坑仔’处建一座庵堂,时刻敲钟醒牛,取意:晨牛听钟。后于四组处(现佳伟新家外边的小水沟)安之牛心肝,现局已破。祠堂成之,云游至‘赶尾(坂美)’后无踪。 相传何野云曾云游至惠来县兵营村(原名登瀛村),恰巧村里正给村寨安装寨门,明明已选好“分金”,却如何都按不上去,这时有一老者路过,且衣衫褴褛,满身跳虱,讨要一碗水喝,村老热情款待。喝完水之后,老者搬一交椅放在门前,边走边云:照此分金按门,若我有回则要重谢土神,若我没回,世代不需敬土神。说也奇怪,照交椅的分金,门很快就装好了。之后,兵营村民建房从不谢土神,亦可边建边住。从此村民将其供奉为保护神,且建有神庙,历时几百年,建筑犹存,香火旺盛。

澄海鸡肝散与虱母仙
相传某日午后,澄城一药行老板正在修葺他的药店,他正想择一个吉日良辰新开张。正在这时候,一个游方道士踏进药店内,身上披着一件满是跳虱的道袍,正是虱母仙。药行老板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连忙招呼道长上坐并泡茶奉饮。三杯茶后,老板恳请虱母仙为其药店开张选时择日。虱母仙答应了,他环视四周,说了一句话“日照萧墙(照壁)便为药店开张之时!”即刻飘然而去。 药行老板大喜之后却是大失所望,因为药行附近有一棵百年古榕,树叶茂密繁盛,遮挡阳光,日头照不到照壁!但老板转念一想,既然虱母仙说了,自然有他的仙机。即叫家人备好鞭炮,随时准备燃炮开张。连等几天,无动无静。有一日,正是黄道吉日,街坊们都在这个日子做好事。巳时时分,一客人扛一铜镜给亲戚娶媳妇相贺,打从药行门口经过。时已近午,阳光猛烈,一映射,一束阳光竟然照到照壁上!老板大喜:“此乃天意也!”立即吩咐鸣炮开张!此家药行经营的是“鸡肝散”,鸡肝散乃滇香薷、四棱蒿磨粉制成,因颜色有点像鸡肝,故称鸡肝散,有清热解毒,止血镇痛的功效,能治咽喉炎,扁桃腺炎,感冒,风火牙痛等炎症,对治疗小儿疳积有特效。 据老辈人相传,澄海此家药行的鸡肝散疗效显著,其全盛时期,奴仔疳积,其父母将其抱至药行门口,即愈,甚是神奇。百姓皆云此乃虱母仙注意到海阳县小孩多此病症,特出手相助!
坑水变酒嫌无糟 传说明代洪武初年,揭阳地美都大湖村,地居海阳、揭阳、潮阳三县官道经过之交叉口,村里有个姓柳的大姆在这里开了间小食店。这柳大姆虽然手脚利索勤快,可生活却十分清苦。 一天晌午,来了一个邋遢老道,头戴斗笠,身披破袄,肩背渔鼓,来到食店不远处,便坐在一块大石上弹起渔鼓,唱起道曲来,引得小孩们都来围观。那老道唱完道曲之后便喝起坑水来。柳大姆十分可怜他,盛了一碗粥给他吃。老道吃完后笑着说:“好!好!好人必有好报。”随后,便脱下破袄来捉虱子,送入口中啃得哔哔响,引得小孩子们一阵哄笑。 自此,这怪老道两三天便来一次,每次都是坐在大石上吃柳大姆给的粥,吃后便捉虱。 有一天中午,老道吃了柳大姆的粥之后竟问起柳大姆要不要卖酒食?柳大姆说要是要,只是无本钱可贩酒来卖。 老道见说,便叫大姆取来一个大水缸,随后到后面山坑引来清水,流进水缸里就变成香喷喷的水酒。从此,柳大姆便卖起好酒来了。家境渐渐宽裕起来。 家境一富裕,柳大姆也就不象从前那么勤快了,竟买奴使婢起来。 有一天,村里有人来向她买酒糟养猪,而她却无酒糟可卖,便埋怨起老头单给酒,不给糟。要是两件都有就更好赚钱。 第二年春天,怪老道从这里经过,柳大姆一见,急忙走过去拉住他,要他给酒糟。老头笑着说:“好!你要糟就糟。”说完便向后山坑走去。 老道去后却不见转来,柳大姆忙叫人到后山去看看。只见石侧堆着一堆酒糟,石上留着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下边写着“虱母仙”三字。这时,人们才知那怪老道原来是虱母仙。 从此,柳大姆酒缸的酒就依然成了坑水,一点酒味也没有了。因此,“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这句话,就成为讽刺贪心之人的俗语。
仙泉 虱母仙建仙城未竣工离开之后,踯躅来到了河浦迭石山下,徘徊之际,猛然见林中有一妇女正往树上结绳,准备上吊。虱母仙一见,非同小可,急急赶到树下,轻轻喊了一声: “大嫂你这是——” 那妇人闻得背后有人唤她,猛地回首,见是一个衣着邋遢老道士,不得不转身回来答应: “道长,我可没法活下去了!” 虱母仙细问之下,方知是大嫂新寡,守一幼儿,耕种数亩水田。因天久干旱,禾苗将枯,水源被强人霸占,看看此造收成无望,便寻短见:虱母仙晓得劝说不易,心生一计,说: “大嫂,我口渴难耐,烦你烧碗开水解渴”。 那妇人看这邋遢男子在旁,短见已寻不成,倒不如做件好事,转身上山寮烧开水去了。 等到那妇人捧着开水来到田边时,满田灌满清水,好了,禾苗得救了! “道长!道长,开水烧好了!” 任凭妇人叫喊、寻找,不见邋遢道士身影。他放下碗,到田边一看,田塍一个小眼里清水汩汩冒出。妇女恍然大悟刚才这是遇见神仙来救活禾苗。救活她一家! 原来泉眼是虱母仙趁大嫂烧开水之时,用拐杖捅开的!后人便称此泉眼为仙泉!
戏弄忘恩僧人
相传有一次虱母仙,云游到了达濠某深山佛寺。见佛寺因隐居深山僧人生活十分贫瘠,便在寺庙附近山头的石缝上画了圈,此后每日都从石缝里流出大米来,僧人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虱母仙也在此小住起来。每日在潮州府各地云游,但一到寺庙早、午开膳的时候他就凭空出现在寺庙的斋堂上用膳。久而久着寺庙里的和尚开始讨厌起了虱母仙,有一天和尚们商量起来错开时候提早开膳,当虱母仙回到寺庙斋堂用膳的时候,和尚们早已吃饱了。这时候和尚暗地里偷笑,谁知虱母仙居然走到大殿前的放生池钓起鱼来,把钓起来的鱼架在香炉上烤。佛门可是清规之地,哪可在此杀生,更怎能在供佛的香炉上烤鱼,那可是大罪过。和尚马上跑上前阻止,谁知这时候虱母仙居然凭空飞走了。等和尚回过神来,却看到架在香炉上的原来是几块番薯。 此后达濠寺庙里石缝也不再出米了,据说是被虱母仙带到关埠石井村前石井岩三峰古寺,但后来有僧人贪心而把石缝挖大想多流一些,结果适得其反,米也出米了。
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 俗语“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指的是有一些人遭了殃,而有的人却因此而发财;有的亏损,而有的因此而得益。 传说何野云羽仙后,被任命为潮州府三江(韩江、榕江、练江)水神,他决心除霸惩强,救济贫民,管好榕江。何野云首先观察了榕江地形,安顿水族,任命狮、象把守榕江江口,又命大象镇守双溪嘴,把榕江整理得有条不紊。 不久,人们就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财主、豪绅的船只常常在双溪嘴沉没,而关埠石井村前石井岩三峰古寺却每日都从石缝里流出大米来。因而就有了“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之说。原来,凡是过往的船只,何野云都要调查一番,凡运载的是不义之财者都没收。特别是掠夺敲榨农民而得来的大米,帆船运载到双溪嘴,何野云就令镇守的神龟将其翻沉,并将大米储积起来,每日计算着从石缝流出,以赈济濒临死亡的贫苦村民。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一些人遭殃,一些人发财;有人亏败,有人得益的事,称为“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并作为一句俗谚而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