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源头活水》怎么写

  • 作文《源头活水》怎么写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点滴生活

作文《源头活水》怎么写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勤”。只有教给学生勤观察多积累的方法,作文时源头活水才会涓涓而来。

一.让观察充满灵性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杨绛先生能把蹬三轮的老王的善良金子般的心写得活灵活现,余秋雨能把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写得跌宕起伏栩栩如生,就是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幻想……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做平凡生活的见证者,才会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座桥梁的基石。因此,平时指导学生观察时,不能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还要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的感受。这样既观察了外物特征又观察了自己的内心,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了自我,这种观察才充满了灵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自然景物都打上了作者感情的烙印。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感悟;亲身经历某一事情,可以从中寻找不同寻常的真善美,使生活在自己的笔下变得丰富多彩。
二.使阅读饱含韵味
作文韵味的浓淡,取决于文化底蕴的深浅。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积累的丰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古今中外文学佳作,是作者心灵流出的智慧,人生感悟的传递,无论布局谋篇,还是表现手法、语言表达,都很有借鉴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指导得法,会使学生受益更多,懂得韵味之所在,韵味之形式。鉴于这种认识,初中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经典外,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课外书籍,订阅相关的杂志,如《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思考与智慧》、《美文》、《读者》、《青年文摘》等。这些读物语言规范,可读性强,既能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又能学习写作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阅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让学生多读还不够,一些好文章,读一两遍印象不会深,应督促学生作摘抄或读书笔记。对那些优美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摘抄熟读并尽可能背诵下来。大作家巴金少年时代把《古文观止》上的两百多篇文章背熟。他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出它们的好处,也能够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集,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可见,熟读背诵能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久而久之,自然融会贯通,出口成章,作文的韵味自然就香浓了。
三.让日记碰撞火花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写作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个性。写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人特色的作文。鉴于此,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是达到新课标写作要求的重要途径。日记是对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记录,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日记做定期的评点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随机应变,打破定势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生活。例如: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严厉的军训,第一次当值日生、充满凝聚力的小组合作等等,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后摘录其中思想较为深刻的、文采较为优美的一些片段,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尝到了辛勤耕耘后的甜蜜,就会更有兴趣去寻求写作素材,他们的视野不止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里,开始关注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一站到底》、《艺术人生》;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日记素材五彩缤纷,行文格式千姿百态,学生也从“小我”转变到“大我”。学生在日记中找到成长的轨迹,也为自己编辑了一个快乐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