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塘老街有哪些民间传说

  • 直塘老街有哪些民间传说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神话故事

直塘老街有哪些民间传说

去直塘以前,我不知有这么一个地方,沙溪镇的朋友A先生说,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古镇,值得一看,我们便在A先生的带领下去了直塘。直塘离沙溪镇约有6公里,驱车不一会儿便到了。
路上,A先生告诉我们,宋代时,直塘商业已初具规模,明代时直塘市容纵横十里,阡陌通衢,车马往来不绝,商业繁荣,时称太仓第一重镇,清代时由于倭寇及战乱诸种原因,直塘不兴反衰,但乃维持着一个镇级建制,改革开放以来,直塘榻卧僻壤,愈显落后,也因为这个原因,古镇格局和老衔的味道也保存的最好。
走进直塘,我们在普济街、镇中街、安里街、祠堂弄等街弄穿行,好像穿越了时光隧道,人又回到久远的从前。窄狭的街面,地下铺砌的是碎石块和青砖,历经足踏车辗,痕印斑驳。街面建筑,多是蓬头垢面,在时光的积尘下,显得遍体鳞伤。A先生介绍说,直塘建筑有南宋遗风,他指着一排排二层屋檐的街楼说,这便是宋人从北方南迁时留下的风格。我仔细端详,这二层楼房的临街门面,一楼有一个屋檐,二楼上面又有一个屋檐,很古朴,而以前在上海一些古镇见到的临街门面,虽说也是二层楼房,但屋檐只有一层。A先生接着又介绍屋檐斗拱的特点,可惜我对建筑缺乏悟性,听进很少,不过还是拿着相机对着斗拱拍了几张照片,从照片上看,这雕花的木斗拱从墙体伸出,起着支撑屋檐的作用,而且很美观。
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冷清萧条,从开着的屋门朝里望去,留守在家的都是白发老人,他们静静地倚在躺椅上,有的抽着烟想着心事,有的用苍老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我们,只有方桌上的茶杯不声不响地冒着一点点的热气,屋内安谧极了。倒是A先生见着熟人打招呼的声音,击破了老街的沉寂,使人觉得生气重新又现。年青人都外出谋生,留下老弱之人厮守旧居,这好像是当今中国较普遍的事,但没想到这整条街上见不着一个年青的男女。我无法揣度老屋里的老人是如何想的,他们或许为儿女出去赚钱而高兴,他们或许为自己被儿女遗弃而悲哀,但我想,若干年后,这些白发老人一旦走完人生履程,谁再还代替他们到直塘居住呢!如果没人居住,直塘岂不变成一条死街?
A先生领着我们来到直塘老街的西边,他说,现在直塘虽然名不经传,但在明清,却是出了不少名人,如明朝兵部尚书凌汝成便是其中之一,太仓吴梅村过直塘有诗云:“直塘虽乡村,故是尚书里”。其中“尚书”指的就是凌汝成。在几间破屋残垣,砖瓦不全的屋前,A先生止步。他说,大家看,这就是兵部尚书凌汝成家的旧址。面对破屋,我陷入沉思,这凌尚书生前高官厚禄,权倾一方,凌府想必也是庭院深深,丫环成群,而今颓废至此,犹如寻常农家废弃的老屋,真是世事难料啊!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像是为这个场面作得最好的注脚。强富不过三代,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占据上端而不下跌呢!
A先生还引据《直塘里志》告诉我们说,从明中期至清初,直塘一地共中进士二十名之多,举人十四名、贡生十七名、荐辟列选六名。我知道,在以往,通过读书考取进士,比登天之难差不了多少,所以《儒林外史》中范进听到自已中举时会一时喜极而疯。这么多的人考取功名,可见直塘人在当时是非常注重教育的,而考得进士举人的直塘人也为家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一路走来,在老街所见的寻常人家,说不定很多门户都蕴藏着兴衰跌宕的故事。思及此时,一种对直塘的敬畏,蓦地强烈地占据了我的整个心头。真的,一直到今天书写此文,这种敬畏,还占据了我的整个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