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电影《冈仁波齐》?

  • 怎么评价电影《冈仁波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传奇故事

怎么评价电影《冈仁波齐》?

评价电影《冈仁波齐》

四季变换的时间流逝,加上朝圣队伍的生老病死元素设置,令《冈仁波齐》没有停留在一趟朝圣转山磕长头的刻板纪录上。整个队伍,更像是漫长人生的一道缩影,有婴儿落地,有长者辞别,有青年的成长,有生活的体悟。过程是苦,终点是甘。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不断在反省自己,他们磕长头的时候会磕过公路、泥泞的路、水路,有时候他们磕到临近水面的时候也不会站起来说看一下要不要磕,而是直接磕过去。在这里,你会看到藏族人他们真实的生活细节,对于我们现代都市人来讲,你也会在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近600小时的高清素材,真实记录这条朝圣路上的困惑与追求,有些人为了救赎,有些人却是为了逃离,还有一些人为了父母,更多人却是为了众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至少若干年后,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着,或生活过…

谁看过《雨中曲》 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啊???

一个完全不会运动的人却喜欢看体育比赛,一个完全不会跳舞的人却喜欢看歌舞表演,这两桩皆是我生活中的咄咄怪事。

既然喜欢看歌舞,又热爱看电影,那一定会对歌舞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我怎么可能不给《雨中曲》这样里程碑式的歌舞片打上十分的满分呢?《雨中曲》有豪华的制作阵容,绚丽的歌舞场面,轻快愉悦的旋律,五彩缤纷的布景,喜剧与爱情的完美结合……但它的意义绝不止这些,它揭秘了电影工业的种种,展现了电影的制作过程,还回顾了电影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一环--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

有声电影“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许多人批评:如果电影有声音那就不是电影……抨击最猛烈的当属卓别林,我可以理解他,他当然不愿意自己拍摄的那些无声电影被观众遗忘,他当然不愿意自己这个杰出的艺术家被边缘化。不过,即使是他,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脚步,最终他还是拍摄了有声电影。不管当时有多少人批评,电影圈里的有识之士还是极力探索,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观众都认同那种不需要合词的、极尽夸张之能事的表演,比如本片中的凯茜,在她看来,舞台剧远比无声片有价值。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艰难的,同期录音吧,演员在搭制的布景地板上走路咚咚作响,比说话还大声;把小录音器放进道具吧,随着演员离道具的远近,声音又忽大忽小;藏进演员的胸衣里吧,演爱情戏时心跳扑扑响;在影院里放吧,录音与胶片不同步的话,甭管什么电影都只能当爆笑喜剧看了……最重要的是,原来一些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将由于他们的声线、语音以及对台词掌控能力的平庸而被淘汰。比如本片中的莱蒙,典型的金发美女,说话却像尖厉的猫叫一般,唱歌都能打碎杯子。

导演无奈之下,请来了甜美可人的凯茜来为莱蒙配音,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莱蒙于是想要控制凯茜,让凯茜永远为她作幕后(这里又揭示了当时好莱坞的明星制问题,一切由明星主导)。而男主角洛克可不干了,虽说他是莱蒙名义上的“男朋友”(这里则揭示了明星利用花边新闻炒作的内幕,看来这一招是娱乐圈的老套路了),但他心里爱的是凯茜,于是和众人一起拉起幕布,莱蒙身后那个真正的小百灵鸟儿现身了。莱蒙的离去标明像她这样的演员必将被历史淘汰,而凯茜和洛克则将在有声片的银幕上大展鸿图。

在影片中,凯茜为莱蒙配音。在幕后,情况则恰恰相反,其实是扮演莱蒙的简·哈根为扮演凯茜的黛比·雷诺兹配音,而莱蒙的那种尖厉嗓子,是简·哈根自己故意变声出来的。这也算是本片的趣闻一件。

片中的爱情喜剧也颇为人称道,两人从互相讥讽、调侃到互生爱意、互相帮助,使观者的情绪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洛克向凯茜表白时,则又把电影中的特技道具用了一遍,尽管现在看来,那些根本不值一提:可以变换的背景板、不同颜色的灯光、徐徐喷出的烟雾、类似云梯的东西……这些复古的浪漫,伴着洛克深情款款的歌声,女孩应该最爱这样的场面吧。明确了两人的心意后,洛克在下着雨的大街上旁若无人地高唱《雨中曲》,更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场面之一。虽说是下着雨,心情却仿佛见到彩虹一般。让·雷诺饰演的“杀手莱昂”就对这一场面情有独钟。据说主创们还很有创意地在雨水中加了牛奶,为的是使雨点看上去更清晰。

本片第一导演斯坦利·多南的名字也许大家还不熟悉,但他导演的《锦城春色》、《皇家婚礼》、《甜姐儿》等歌舞片,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详。除此之外,他还拍摄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影片,是奥黛丽·赫本、加里·格兰特等人最信任的导演之一。第二导演及男主角吉恩·凯利则是“一代舞王”,对舞蹈的要求非常之高。为此,我们的女主角黛比·雷诺兹,这个当时初入影坛的“选美小姐”吃了不少苦。唉,凯利先生怎么能责骂一个娇小玲珑的邻家女孩呢?想来,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才诞生了这部最伟大的歌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