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取其中的一个,意思也要

  • 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取其中的一个,意思也要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神话故事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力,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传说(故事)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包括虚拟的人物)、历史事件(包括生产文化事件)、山川风物(包括人工物和自然物)、地方风情以及土产技艺等有关的口头散文作品,是与神话、故事等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民间文学体裁。神话是人类企图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幻想故事。

成语故事:只有中国古代有的,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成语,成语又有一定含义……这个可以百度搜到。。。。。其实我也说不太明白

用自己的话写一遍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100%自己的话)
遥远的年代,有一艘来自300兆光年外的太虚星云的星际飞船穿越虫洞,在各大星系间遨游。搭乘飞船的除了游客,还有一支科考队。他们随船来到银河系,来做一个改造行星环境和宿体适应性实验。他们选择地球作为试验场。
所谓宿体,类似于电影阿凡达里的阿凡达躯体,用来移植意识的。那里的科技已经掌握了熵守恒原则,了解到信息的特性,能控制信息的流动。验证了灵魂的本质是一组动态螺旋熵组合(类似于DNA)。可以做到将生命体的熵无损保存,无损地植入宿体。或者捕捉熵,构造新的熵组。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大气层。当时的地球大气很稀薄,大气空洞很多。他们设计用地球地表含量最多的氧元素作为大气的主要成分。由于他们的携带的氧很有限,主要用于舱内实验。他们自身生命活动不依赖氧。他们合成出自由体,即将可以实现细胞光化、热化、波化转化的类似于地球生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细胞结构。他们的身体只要接触到光源、热源、特定频率的波束都能自由合成有机物,为身体提供能量。但是,自由体转化的效率不高,不能转化成有机物的光、热、波会破坏自由体里的转化酶,是自由体活性降低,从而缩短了宿体寿命。所以太虚星人一般只在出游、远征、迁徙等机动状态下使用自由体宿体,在定居转态下他们一般使用元素媒介宿体。比如他们要在地球测试的宿体,就是以氧为能量中介的。说到这好像有些扯远了。
言归正传,于是太虚星云的科学家决定就地取材,在地球上提炼大气的组成气体。他们研究了一种能高效从地表岩层提取氧的装置和催化剂。他们用登陆船将这些实验器具和操作实验的机器人准确降到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中心位置(最利于气体逸散)。然后远程操纵机器人完成炼石补天的过程。
他们的第二个任务测试宿体对地球坏境的适应。他们根据改造后的地球环境,研究出了名为nivo和naeva(太虚系的语言,是重生之意,nivo阳格;naeva阴格,后来在人类语言里变成了女娲)一男一女两个宿体。选拔了两名经过严格受训的优秀志愿者,把他们的熵组植入到宿体内。当大气指标到达预期后,他们投放了两艘由宿体驾驶的的飞船到地球地表去回收实验设施。北磁极的nivo回收进展顺利,完成一个月的环境暴露实验后安全返回。南极的naeva在回收时发现机器人的光能量板被地表涌出的间歇性的熔岩灼坏,同时发现在南磁极地表测得大气指标同飞船上获取的有出入,很不稳定。naeva决定手动重启装置炼石补天,母船也同意了。naeva还在仪器四周树立四根高大的硅离子柱增强磁场,加快气体逸散。经过三个月的采炼填补,大气层终于稳定了。地表的宇宙射线值降到了安全范围。但是naeva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辐射、强磁场的环境下,宿体遭受了致命的物理损伤。母船派应急队将naeva接回,并在naeva的生命体征消失前及时抽离了志愿者的熵组。
随后,地球经过后期的跟踪监测,被移民安全局认定为可移居星球。宿体也通过了实验论证,得到太虚系移民安全局的批准投入生产。为了纪念naeva,厂方给宿体植入了一段熵(就是补天传说,原来是出厂设置),naeva成为地球宿体(人类)的共同记忆。
至于人类什么时候被投放到地球,由于什么原因人类的熵组被干扰和删除。。。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