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周朝的衮服的小故事

  • 有没有关于周朝的衮服的小故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博弈故事

    
衮服,简称“衮”,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定陵出土的万历衮服共有五件。其中刺绣三件,缂丝二件。它们均饰十二章图案,即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团龙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身各三、左右两侧各二。日、月亦分布在两肩,星辰、山分布于后,华虫饰于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别饰于前后襟的团龙两侧。据载,十二章图案起源甚早,早在周朝以前即已成为天子礼服上的装饰。十二章图案各有深刻的寓意:日、月、星辰称为“三光”,取其“照临”之意。山,能行云雨,人所仰望,取其镇重之意。龙,变化无方,取其神。华虫为雉,文采昭著,取其文。宗彝,为宗庙祭器,绘虎、 二兽,取其祀享之意;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宗彝绘虎,是取其严猛,绘 (一种长尾猴),是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藻,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洁。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粉米,即白米,取其洁白能养人。黼作为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断之意;又有一说,按八卦方位,白为西方之色,黑为北方之色,黑白之交(即西北方)为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为阳,故象征刚健能断。黻形为“ ”,一说认为是古“弗”字,取“拂弼”之意;另一说认为,是两“己”或两“弓”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之意,亦取君臣离合,去就之理。这十二间图案,虽然古人释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美化王权的政治意义。 
定陵出土的五件衮服,织造之精不同凡响。以缂丝衮服为例,此种工艺起源于汉魏时期,织造时不用大型织机,而是采用通经断纬、小梭挖织的技术,故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所用织造材料尤为珍贵。特别是大量地采用赤圆金织纬,是历代缂丝织物中极少见的。而大面积地采用孔雀羽绒制龙纹,则使衮服金翠相映生辉,倍显华丽。此外,衮服还用了蓝、红、绿、黄等28种彩绒。其中经线全为强捻丝线。每厘米的地子用22根;纬线全为不加捻的彩绒。每厘米多达100根。经过这样的色彩搭配和工艺处理,衮服的色泽更加富丽堂皇、庄重大方,从而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