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的例子有哪些?

  • 零和博弈的例子有哪些?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博弈故事

零和博弈的例子有双人,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一方的得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所有的博弈的得益总和为零。

零和博弈的定义

零和博弈,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与相对,是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的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比如在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获利,另一方亏损。一方的收益正好是另一方的损失。

这些谈判中的博弈论,你知道吗?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没有任何的动作。

于是,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

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一定比我拿多很多!”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男孩的谦卑、聪明,懂得自己能力有限,要适时地依靠他人。更揭示了一个博弈论的小招数:

一定要耐心,不要暴露某些重要细节,让别人以为你不会出手。

当对手迫不及待地想利用你的遗漏时,就可以有力回击。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现象:

非常急切想买到物品的买方,往往要以高一些的价格购得所需之物;

急切推销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是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自己所销售的商品。

正是这样,购物经验丰富的人买东西、逛商场时总是不紧不慢,即使内心非常想买下某种物品,也不会在商场店员面前表现出来。

而富有销售经验的店员们总是会以“这件衣服卖得很好,这是最后一件”之类的陈词滥调劝说顾客。

事实上,上述的做法是有博弈论的依据的。

人们已经证明,当谈判的多阶段博弈是单数阶段时,先开价者具有“先发优势”。而双数阶段时,后开价者具有“后动优势”。

所以,“先发”不一定“先制人”。

对于任何实际的谈判,谈判者要注意,一方面尽量摸清对方的底牌,了解对方的心理,根据对方的想法来制定自己的谈判策略。

另一方面,就是要有 耐性 ,谈判者中能够忍耐的一方将获得利益,这一点凭借直觉可以判断,越是急于结束谈判的人将会越早让步妥协。

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激烈变化的谈判桌上,需要有 “每临大事有静气” 的定力。

在受到对方的压迫和进逼时,一方面守住自己的原则,而不应该慌乱手脚;另一方面等对方筋疲力尽,局面平静下来以后,再相机行事。

只有这样,才能进而随缘而动,最终达到目的。

有一个人想处理掉自己工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低于五十万美元。

在谈判的时候,有一个买主针对这台机器的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

但是这个工厂的主人一言不发,一直听着那个人口若悬河的言辞。

到了最后,那位买主再没有说话的力气了,突然蹦出一句:“我看你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八十万美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不要了。”

于是,这个老板很幸运地整整多赚了三十万美元。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 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表现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

如果你神态沮丧,像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只能是自讨苦吃了。

沉默只是人们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具有优势力量。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

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者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的情绪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

在最常见的谈判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价格,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适度的沉默不是妥协,是以静制动的技巧,是给自己的一个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机会。

部分文字摘自:

《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今天,您学习了吗?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落后就要淘汰,适者生存。

不要用1年的工作经验去工作5年。

CPPM课程体系是美国采购管理协会高端课程体系,讲师都是世界500强强企业名师授课。服务的企业都是中海油 国航 通信等等等单位。

CPPM证书是美国采购协会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权威双认证的国际资格证书。

证书可以在国家人保部官网统一注册管理查询、也可以在美国采购协会官网查询。

对国内外企业招聘、晋升、加薪、职称评定、招聘录用等都起了很大作用。

培训课程:

授课老师是APS的授权讲师及世界500强企业的采购高级管理人员联袂执教,都有过海外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采购理论知识和采购实战能力!

课程包含6大模块,实操性最强、最经典、也最实用的采购知识.绝对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