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做豆腐 :创作者: 杜学峰

  • A+
所属分类:点滴生活

早年,农村的腊月就像一出大戏。这个家杀猪腌鱼,那个家做糯米糕馒头。你唱,我们上台充分演绎年前的习俗,做豆腐是最多彩的打折之一。

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农民们做豆腐,小心翼翼地切。将储存的黄豆从槽中取出,仔细挑出虫蛀变质的豆子,只留下那些又圆又壮,谷粒饱满的,用清水泡一夜。

第二天一早,大豆变得饱满、充满水分,被送到事先预留好的豆腐厂磨碎。旧农村豆腐厂,人少,设施差。另外,石磨磨浆费时费力,需要用人力磨磨盘。

伴随着“唧唧”的研磨声,白豆浆很快就从研磨缝隙中滴落到石磨下面的容器里。

新磨的豆浆需要过滤。常用的方法是将滤布的四个角绑在“H”形木框架的顶部,挂在横梁上。然后倒入豆浆,拿着木棍,一劳永逸的摇晃衣架,豆浆就会从布的底部滴出来。豆浆过滤后,立即倒入大锅中,不盖盖子慢慢煮。火焰舔着锅底,泥浆像雪花一样翻滚,上升的热气穿过浓浓的烟尘光束,让豆腐坊的老房子充满了温馨。

在煮浆的同时,我们开始为纸浆制备混凝剂——石膏水在我国应用广泛。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烤研成粉,再加水制作。为了做出好吃的豆腐,石膏水的比例非常讲究。根据炉子上的温度和豆浆中泡沫的大小,需要加入不同量的石膏水。所以这个环节大多是车间师傅自己操作。

只见师傅一手舀着石膏盆,一手挤着瓢,将石膏水慢慢倒入热糊里,用铜勺轻轻搅拌。一个神奇的瞬间发生了。豆浆,本来是奶白色的,慢慢分开,最后形成了一个大球。这是豆腐的前身,——。

“想吃豆腐就去舀!不舀我就要压豆腐。”随着师傅的吆喝,拿着碗等了很久的孩子们冲了上来,冲过去舀豆腐花。那豆腐花白白的,晶莹温暖,一看就够了。味道更加娇艳,每个人似乎都因为这春暖花开般的美好瞬间而渐行渐远。

此刻,师傅也不闲着,把煮好的豆腐汤和水舀进盖着布的木架里,把木板压在表面。在“滴答”的滴水声中,豆腐花越压越紧,逐渐成型,最终做出了质地干净洁白的豆腐。

刚做好的豆腐,方方正正,用铜片剖开后,一片拿在手里,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趁热切成小块,用开水焯水,然后将皮蛋切片,放入盘中。倒几滴香油,倒点酱油,撒点葱花,简单上桌。虽然只有青、白、绿三种颜色,但却有着自己清水芙蓉、自然雕琢的朴素味道。

每个人都有吃饭的记忆,这是生命的留存。豆腐的香味,是那段寒冷的日子留给我的温暖回忆。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磨黄豆、煮豆浆、压豆腐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就像昨天一样。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