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圣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 免费全文在线阅读,

  • A+
所属分类:神话故事

于成龙?

陆四目中一动,仔细紫圣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看了眼面前穿着甚为寒酸的中年人。

见状,有关人员忙禀称于成龙是山西巡抚推荐的士子,曾于崇祯十二年考取山西乡试副榜贡生(非举人,但有会试资格)。前年亦曾参加满清的山西乡试,但没有考中。原籍永宁州,现为蒲州士子。

因蒲州邻近潼关,所以山西方面闻听监国班师,便特意让蒲州等地士子前来潼关观监国凤采,以为西北大定贺。

换言之,就是山西同陕西等地的官员用士子赶考来拍监国“武功”马屁。

陆四对此,一肚子数,但也享用。

只见他微微点头,不用人介绍,对于成龙也熟悉的很,因为此人曾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起来吧,进京之后好生考试,大顺择人不拘出身,但有本事,自有施展之地。到了考场之上,也不必过于紧张,心中想什么便答什么,字是否好看,文章是否条理明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秉心而书。要讲真话。”

陆四这番话可不是随口说的,因为大顺的恩科不再同于明朝的科举过于注重八股,更求实务。所以,文章内容才是录取第一要素,文采于否,字迹如何,倒是其次。

有聪明的士子听了这话,自是心中盘算起来。

陆四叫来负责士子进京赶考的官员,命他们不仅要承担士子赶考来回车马费用,吃住费用,更要给士子每人添两件衣,备文房笔墨一套,纸一扎,另外再发银五两,以供途中使用。对有其它需求的士子,只要是与考试有关的,都当提供。

又询问了众士子一些个人情况后,陆四便命士子先行进京,沿途多加照顾,没有再同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言语。

因为,陆四对此人评价不高。

客观来讲,于成龙一生的确廉洁奉公,堪称官吏榜样。

只是,陆四认为此人无气节,并且是典型汉奸。

原因是顺治元年清廷刚入关,天下未定,明社稷未亡,于成龙身为崇祯朝副榜贡生,却迫不及待参加立足未稳的清廷科举,由此可见其钻研仕途之心已远甚家国情怀及民族气节。

老话讲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于成龙在崇祯朝虽没有中举,可也享受会试资格,并且也领取山西地方对举人的优待,却在胡虏入关国家危难之时,同诸多汉奸一般选择为胡朝效力,单这人品就差了许多。

当然,人各有志。

这世间,可以说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不愿为国家与民族奉献自己。大概就是贼来降贼,虏来降虏,一切只为自家利益,其它的与他无关。

可惜

紫圣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 免费全文在线阅读,

选择仕清的于成龙学业实在太差,连考十几年都不得中,直到顺治十八年才以国子监生得以出仕,而其出仕的地方广西罗城刚被清军占领,境内仍有众多抗清义师。

于用所谓“治乱世,用重典”的方式严酷镇压抗清义师,大搞株连,残酷对待义师及其家眷,制造多处无人区,名声有如“剃头”,这才靠着所谓地方安靖的政绩受到清廷派在广西的巡抚金光祖认可,从而扶摇直上,最终官致清廷两江总督,留下天下第一廉吏的美名。

纵观其一生,大致也就是两事。

一是清廉,这点陆四也不得不承认。

二是镇压反清力量,初任广西知县,后任武昌知府,二任皆以镇压抗清军民为政绩。

如此,一个汉奸的评价,于成龙也是当之无愧的。

事情也不矛盾。

汉奸也有清官,贪官也有忠臣。

自古如是。

陆四不会苛责于成龙,毕竟此子为清廷正式效力已是顺治十八年。

“恩科由礼政府主持,此次恩科不落士子,只分正副榜...”

待士子上马车东去后,陆四交待礼政府尚书巩焴此次恩科原则,才学皆佳者选入正榜,即甲榜。按前明三甲的话,正榜为一甲、二甲,赐进士出身;副榜则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除非一塌糊涂,错误连天,狗屁不通,否则此次恩科不使士子落选。

要不然瞎子画三个圈也给选入副榜,未免就太儿戏了。

“入正榜士子进士出身,一半拨入中央各政府参政实习,一半拨入地方省级参政实习。入副榜士子,则一律在国子监统一学习半年,尔后派任地方。根据国子监学业优劣评定,低则正八品,高则正七品...”

也就是说正榜考生起步比副榜考生高一级,这也是应有之义。

想了想,又交待巩焴:“那个于成龙,你单独阅他卷。”

“监国认为此子可用?”

巩焴以为监国看中此子,欲点其上正榜,甚至赐一甲,正觉此子运气不错,不想监国却摇头道:“阅他卷,如上佳,则入正榜选用。若不佳,则拨副榜,派他地方知县差用,不必特殊照顾。以后是否升迁,看其政绩。”

前世历史上于成龙升迁靠的是镇压抗清力量及自身清名,到大顺朝,于是否能如前世般扶摇直上,陆四却要看其真正的治政能力。

清官,大顺需要。

但大顺更需要让老百姓过上富裕日子的官员。

历来,官清民穷,也是个无解的事实。

此次恩科去年便就定下于今年二月举行,然而因为西北张献忠的缘故,登基典礼被拖了下来,恩科自也被拖了下来。左辅顾君恩意监国回京之后便举行登基典礼,恩科则放在四月。

对此,陆四原则上同意。

随着大顺消灭满洲、平定西北,实际统一中国北方,很多藏匿在民间的明朝官员都已“幡然醒悟”,他们争先恐后往大顺各级政权报录,请求录用,其中又以往北京的最多。

光景同当年李自成入北京几乎是一模一样,如当年有考功司郎中刘廷谏朝见请求录用时,时丞相牛金星见他一头白须,便道:“公老矣,须白了。”

言下之意你这老头还想做官?

急得刘廷谏连忙分辩道:“太师用我则须自然变黑,某未老也。”

结果勉强被录用。

这一次是原明朝的吏科都给事中朱徽跑到左辅顾君恩那里求录用,朱已经是65岁的人了,胡子、头发都白,顾君恩便不想用他。

结果朱徽竟当着一众朝臣的面打了一套太极拳,尔后自称“发须虽白,然老当益壮,当可为大顺再干二十年。”

事情传到陆四这里,真是莞尔一笑,然后颁谕对这朱徽破格录用,命其出使朝鲜。

前明官员只要愿出仕大顺的,陆四原则上都给予机会,但又都不给予实职。而前满洲汉军降官,又作区别对待。文官等,大多拿下杀头。武官等,则视才分派各军。

前番已经凌迟了范文程,现尚有宁完我等还关押在狱中,等侯监国回京处置。

巩焴一一记下后,忽问:“不知监国可曾选题?”

选题即出题——恩科之题。

当年李自成定都西安开大顺首届科举,由宁绍先为主考官,用《定鼎长安赋》为题,拔扶风举人张文熙为第一。

现在轮到女婿开恩科出题,又值大顺统一北方,这题目如何出法,都是有深意的。

陆四沉吟片刻,道:“此次恩科,便以《南北一统是中国》为题。”

喜欢大流寇请大家收藏:

西北。

年前为筹西北赏功银,大顺监国陆文宗命西北数省各自筹银。

谕令颁下后,陕西巡抚张国柱、甘肃巡抚汪兆龄、宁夏巡抚赵忠义、青海巡抚辛思忠便竭力筹措此赏功银,然西北地方贫瘠,百姓无有积蓄,行营又严禁摊派百姓,不得已四位封疆便将目光统一放在了境内乡绅头上。

腊月后,陕西巡抚张国柱第一个动手,“布州县官吏,毒掠缙绅”,为了获得更多缙绅藏银,张国柱命人张榜公示,鼓励百姓密告大户富户藏银,所得者十分之一赏告发者。

又命组建清乡队,每县一百至两百人,对凡土地过千亩,或产业店铺过三家者定下捐输比例,或五抽一,或四抽一。若有不交者,清乡队即抄没其家。敢于抗拒者,则调大兵捕杀之。

深知监国心念贫民,张国柱又命清乡队成员多以贫民、无地佃农为主,此举令得贫苦农民除参军之外,又得一条为大顺“体制”之路,不仅极大巩固加强了大顺于地方的统治,也极大打击了陕西境内的土豪乡绅。

在顺军平定西北的强大声势下,土豪乡绅不敢反抗,其家族势力被大大削弱,难以再同前明时一样左右地方,形成地方一霸。

甘肃巡抚汪兆龄参加大西军之前虽是举人士绅阶级,然深恶此阶级害民残民,因而在四川时便曾劝张献忠杀尽地主士绅,归降大顺后,此念依旧不改。

汪于固原召集官员公议,会上公然称“缙绅皆无道之人,不可同情”,随后便令前降清士绅以官职大小定输银多寡,多者六七成,少者二三成。有曾造成顺军(西军)伤亡的降清士绅,更是派兵直接抄杀其家,家产皆没入府库。

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的完成监国所定任务,又为彻底清除士绅土豪于乡野势力,汪兆龄更是私设甘肃催收司,以原西军降卒四千余人为催军,分遣各地。

催军一至,立时从地方手中拿取名单,以拷掠方式拿来名单中人,迫其出饷。

汪所定拷掠者以万历四十年后乡绅科目为断,即万历四十年后有功名在身者,全省计270余家。

催军更有若干刑具,除基本夹桚外,又有铁梨花、吕公绦、红绣鞋等物。

诸般手段轮番上阵,使被拷掠者叫苦不已,纷纷捐输交饷。

固原有大户两三家不肯交饷,串连谋反,举乡兵两三千人合计县城。知县周某率人坚守,命往省城求援。

汪兆龄急请驻甘肃的第十一军艾能奇出兵进剿,斩杀作乱乡兵千余,诛杀为首者上百。

汪兆龄深恨大户不为国家出力,反而聚众作乱,密令催军将第十一军俘虏的上千人尽行扑杀,惨不可言。

此事被原西营礼部尚书、现任大顺西北巡阅使的吴继善得知后,因其原就与汪兆龄不合,反对其对地主阶级大杀特杀的政策,因此上书行营揭发汪兆龄乱杀无辜事。

弹章送至,监国陆文宗阅后,提笔批:“知道了。”

又命颁口谕于汪兆龄,谓:“历来西北之乱多为地方势大者,此类人等若能严守华夷大防,忠于民族,当行招抚器重,委以官职,使之参与我大顺国紫圣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事。反之,当严行打击,能杀头者不使其牢狱,能牢狱者不使其在家。”

“自古治国,首治豪强,监国圣明。”

得到监国明示后,汪兆龄立时变本加厉于甘肃推行一些官员眼中的激进之举,虽死者甚多,然地方却是秩序清明,民生恢复极快。

宁夏巡抚赵忠义同青海巡抚辛思者都是带兵之人,不仅有地方治理之权,更有统兵提调之权,奉谕筹银后,赵忠义即命兵丁逼索乡绅,名曰“纳饷”。又命将不肯纳饷的乡绅解入大狱,毁其坊匾,烧其田契,分其屋产,“凡无地者分地之后,皆免三年税。”

青海巡抚辛思忠则多令部将持符巡省境,勒土官捐饷,迫僧官积蓄,横暴异常,然所得也是四省最多。

率军收复河套地区的顺军大将高一功虽没有得到筹银任务,但于五原置城期间,张官置吏,四出赴任,旬日间遍于两套。

又派精骑略行两套,追索蒙古部落大小酋长,少者千金,多者万金。有不能献金银者,追其牛羊过半。敢于抗拒者,刀兵相加。

五原知府、顺监国族侄陆义良上任后,“陽言蠲赀租,刑逼乡官,渐及富户,谓之追饷”。

追饷最重者无疑西安城。

西安为西北中心,聚集大量前明士绅官员,此帮人等九成降清,有汉

紫圣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 免费全文在线阅读,

奸之罪。

甘陕总督孟乔芳奉监国谕,召此等士绅,先是痛斥这帮人等从前罪过,尔后要他们戴罪立功。

言:“西北刚经大乱,想要大治,必须钱粮。国家初立,一穷二白,正是尔等赎罪之时。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两者都不出者,分明视我大顺为贼寇。既是敌非友,则断然处置矣。”

在孟乔芳的威逼下,西安城中富户迫于压力,纷纷解囊。

一时之间,西北四省处处捐输追赃,大顺所任官吏皆以输银竞比,原定西北赏功银三百余万两不足半月便凑齐,追赃之风尤在继续,部分地区出现为追赃而灭门之事。

原西营吏部尚书、大顺西北安抚使胡默上书,请停追赃之风,以免重蹈永昌元年旧事。

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兵政府尚书陆之祺等人也认为此风不可继续滋长,也不当再行蔓延,因为当年永昌皇帝退出北京与追赃之事有莫大干系。

“永昌元年失败之事,根源乃轻敌满洲,非士绅。前番永昌皇帝于北京追赃也无不妥,概历年以来前明士绅官员所得,非盗上即剥下,无一合法所得。倘若不行追赃,便是默认此类人等财富合法,他等若合法,我大顺便不合法也!”

已经班师回京至潼关的陆四无意停止西北四省追赃助饷之事,在他看来在满洲大敌已亡,北方已经统一的情况下,追赃助饷实际是巩固大顺根本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好的时机。

但也颁下谕令,命各地注意“尺度”,不要乱杀人。无论是追赃还是助饷,都要“师出有名”,有理有据,不可胡乱捏造,肆意害人性命。

在潼关,陆四接见了一百多名西北各地往京师赴考的士子,这帮人有举人,有秀才,但亦有许多无功名之人。

去年左辅顾君恩建议大顺恢复科举,陆四采纳,却命开恩科,要天下人皆来考。

此天下人非天下读书人,而是天下人。

“识字者,有见解者,有能者,都可来考。大顺用人,不拘一格。”

潼关城楼下,陆四见赴京赶考的士子中有一人穿得单薄,于寒风中冻得面红耳赤,不禁解下自己的貂袄上前披在此人身上,随口问对方姓名。

“学生于成龙。”

没想大顺监国竟解貂袄于己的于成龙激动的跪伏于地。

喜欢大流寇请大家收藏: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