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结局

  • A+
所属分类:爱国诗歌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非常随意地分给A和B两组训练员,他对A组训练员说这是智力最高的一群老鼠,对B组训练员说这是智力最低的一群老鼠。他让两组训练员分别负责训练这两组老鼠穿行迷宫。半年后,他对两组老鼠进行测试,结果A组的老鼠很快就全部走出了迷宫,而B组的老鼠却被困在了迷宫里。直到这时,罗森塔尔教授才告诉训练员,这两群老鼠的智力是相同的。为什么最后的差距如此大呢?问题出在训练员的身上。由于A组的训练员认为这是一群聪明的老鼠,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真的把这群老鼠训练成了聪明的老鼠;而B组的训练员则认为这是一群智力低下的老鼠,就用对待智力低下的老鼠的方法来训练,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了智力低下的老鼠。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罗森塔尔教授对于教育界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倡导:把你的每个学生都当成顶级的人才来栽培,他们会真的成为顶级的人才,但你如果认为他们是一群笨蛋,你就真的會把他们教育成笨蛋。

这使我想起考前分班。这种名义上叫因材施教的分班,更内在的本质只是一种选择性的重抓与放弃。分班的名称在各地各校都不一样,但无论怎么叫,老师和学生或者家长都心知肚明,无非就是学霸班、普通班、学渣班。诚然,分到哪个班都能继续接受教育,但客观来说,老师会不会也像那些训练员一样,对学霸班的学生尽我所能,对普通班的学生尽我本分,对学渣班的学生却只剩下我陪你们混时间了呢?同样的,学霸班的学生们当然会全力以赴,普通班的学生也会打起精神,而学渣班的学生会不会只剩下了我是学渣还学啥?分班,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甚至

不一样的结局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组老鼠随机分配到A组和B组两组训练者中,他告诉A组的训练者他们是最聪明的老鼠,告诉B组的训练者他们是最不聪明的老鼠。他让两组训练员训练两组老鼠走过迷宫。半年后,他测试了两组老鼠。结果,A组的所有老鼠迅速走出迷宫,而B组的老鼠被困在迷宫中。在此之前,罗森塔尔教授告诉训练师,两组老鼠的智力是一样的。为什么最后差距这么大?问题出在教练身上。因为A组的训练者认为这是一组聪明的老鼠,所以他们用治疗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他们真的把这群老鼠训练成了聪明的老鼠。但是B组的训练者认为,这一组智障大鼠的训练方式和智障大鼠一样,这些大鼠真正成为了智障大鼠。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罗森塔尔教授为教育界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主张:把你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顶尖人才,他们就真的会成为顶尖人才,但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一群白痴,你就真的会把他们教育成白痴。

这让我想起了考前的落榜。名义上这种安置叫因材施教。更内在的本质只是选择性的强调和舍弃。班级的名字因学校而异,但无论怎么叫,老师、学生或家长都心知肚明,无非是学霸班、普通班、人渣班。诚然,无论你被分配到哪个班级,你都可以继续接受教育,但客观地说,老师会为大师班的学生尽我所能,为普通班的学生尽我的职责,而只是为了人渣班的学生留下我和你一起闲逛吗?同样的,当然,霸班的同学也会全力以赴,常规班的同学也会振作起来,而人渣班的同学就剩下我了。你还想学什么?阶级划分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甚至

可以说是人为地制造了教育不公。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