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蝴蝶结卡在里面好痛 完整版/

  • A+
所属分类:情感口述

就在赵世勋所部首战告捷的同时,李年部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渡过浿水向东北方向,就是高句丽的盖马原,也是当年汉时玄菟郡和临屯郡的交界之处,再往北去,越过鸭绿水,便是汉时玄菟郡所在,后来改设辽东郡。

而大致从浿水到汉江流域,则是汉时真番郡郡治。

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汉四郡,涵盖了从幽州东北部,东到大海,南到辽东半岛北部,方圆数千里的疆域。

汉时中原政权广有疆土,在东北这一片就可见一斑。

只不过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前汉虽说在这些地方都设立了郡治,可管理上却还是难免有鞭长莫及之忧。

因为远离中原,各族林立,道路不通,前汉名义上拥有这里的统治权,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里依旧保留着影响力。

然而在那颇为漫长的岁月里,四郡之地与中原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契丹,靺鞨,扶余,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秽貊,沃沮,甚至是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等等族类,轮番登上舞台。

简直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白山黑水之间,为自己的部族崛起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

因为太多太乱,汉时人们将这些东北部族统称为东胡。

狗狗的蝴蝶结卡在里面好痛 完整版/

中原王朝对这些外族也是烦不胜烦,狗狗的蝴蝶结卡在里面好痛自汉武帝派兵灭掉盘踞在半岛北部的卫氏政权,划分郡县,宣称统有辽东以来,隔上几年就能冒出一个或几个刺头来,基本是屡征不靖的状态。

大致上就是如此了,一直以来,辽东以及半岛地区,还属于中原王朝之飞地,与中原之郡县有着明显的区别。

…………

如今唐军再来,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其实也在两可之间,和前朝不同的是,唐军先在半岛南侧登陆,有吞并整个半岛之心。

而李年所部和西边的唐军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会修建那么多的营寨,随军便带了许多的粮草,行进比较缓慢。

当务之急,他们要寻找一处可供大军停驻的落脚之地,查找敌人踪迹反在其次了。

当然了,这个落脚之处在之前就已经选定好了。

几百年前,盖马原是秽貊族栖息之地。

说起秽貊这个部族来,只能说它分布的很广。

秽貊是个非常古老的东北土著民族,他们原来也在辽东地区生活,因为受到匈奴人的压迫,一部分人陆续南迁到了半岛之上,据说建立了盖国和马国,所以后来人便称呼这里为盖马原。

而不管之后他们是被前汉所统治,还是后来为高句丽人所征服,嗯,很多人都说高句丽的主体民族扶余人,其实是秽貊一族的分支,这么说来的话,其实是这个民族又融合在了一起罢了。

反正和炎黄部族相类,秽貊族分支极多,后来人已然无法考究,只是和炎黄子孙不同的是,秽貊族的后代们并不在意他们起源于何处,秽貊这个名字也就早早成为了历史,如今的高句丽人已不再提起,贵族和平民们更不会承认他们是秽貊的子孙。

只是说起高句丽国由来的时候,人们才会略微提到,扶余王南下征服了秽貊之事。

…………

如今在盖马原上生活的人,民族属性依旧杂乱无比,但因为高句丽立国已久,倒是都可以统称为高句丽人。

李年率军北来,选择的落脚之处在盖马原中部,这里有一座高句丽人建立的城寨,叫浦石城。

不知高句丽人怎么想的,反正高句丽人占据了半岛北部之后,并没有修建多少城池,反而是辽东那边,他们建了不少,这可能和扶余人起家在辽东有着些关系吧?谁知道呢。

浦石城说是城池,其实是几个寨子连在了一起,位置在狼林山西北延麓,北边则是摩天岭,白头山,其实都是太皇山余脉。

高句丽人则称之为盖马大山,半岛这边则是盖马原的一部分。

浦石城便位于半岛东北部的山脉丘陵地段,城池多为木石结构,和中原的城池不一样,它只能说是一处寨子而已。

但它的作用却不小,高句丽东部的各个部落,或是行政区域,和西部平原往来,大多要从浦石城中转。

李年率军到来,除了寻一处落脚之地外,自然也想要掐断高句丽人东西往来的咽喉要道。

而李年所部到来之后,面对的就是连绵不绝的群山以及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形之复杂,以如今的地图绘制手段,在纸面上是根本无法体现出来的。

即便李年等人有着心理准备,到了地方也是一筹莫展。

李年知道,敌人就藏在群山之中,可唐军再是精锐敢战,也不可能钻进这样的深山老林之中,跟当地土著去纠缠。

李年当年是以营尉的身份,跟随李碧,李破两人随军来到辽东。

如今算是故地重游,当年三十万大军溃败之处,就在盖马原西侧的平原地带,他们这些从马邑过来的一千多人没有深入这么远,而是明智的在萨水便停住了脚步。

当前方大军一溃,他们立马跟着李破钻进了山林之中……

山中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李年从来不愿多做回想,即便是高句丽的那些土著猎户,想在山林之中把隋军溃兵一一剿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李破带领他们在山林中跟敌人左右周旋,屠灭山中村落十余个,追逐而来的敌人更不知杀了有多少,这才脱围而出,逃回到了鸭绿水北岸。

这个过程当中,到底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鲜血,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大家都能肯定的说一句,那是一个地狱一样的旅程,走过一遍就再也不想走第二遍的那种。

给李年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在山林之中奔走如飞,设置陷阱,施放冷箭,神出鬼没的可怕敌人。

在平地上遇到那些人不算什么,可在山林之中……他们便也变成了最为难缠的敌手。

当然了,更为可怕的是带领他们逃出生天的那个人,不论多狡诈凶狠的敌人,在他面前都要俯首称臣,跪在地上叫上一声爷爷,所以大家行走在地狱的时候,还能笑的出来。

因为皇帝陛下把大家也变成了地狱鬼卒的一部分……

…………

高句丽人的想法也很明确,他们就是想让唐军入山一战。

见到已被烧成白地的浦石城的时候,李年默默念叨了一句,“狗崽子们倒是没变,还是那般贼头贼脑……”

之后数万唐军便在浦石城遗址上驻扎了下来,顺便重新修建了一座营寨。

西边的唐军面临的是攻城战,东边这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考验的是领兵之人的耐心。

高句丽人的战略在李年看来不值一提,高句丽的王城就摆在那里,只要攻破了平壤城……

高句丽人在山中躲藏的再深,又能如何?

从灭国之战,也就转变成了剿匪平乱,看看谁能熬得过谁罢了。

所以李年并不着急,一边命人修建营寨,一边派人出去打探,做好了长期在此驻守的打算。

只是刚过了两日,赵世勋部首战告捷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李年军中的时候,他这边便有了收获。

…………

“只有四万人,要是给人断了后路,也就成了一支孤军,李将军可要小心些。”

“咱们身后有二十余万大军,想要截断俺的后路可不那么容易,嘿嘿,倒是寻将军所部都是四条腿走路,遇险之时许会跑的快些?”

“李将军安心便是,大都督给俺的军令虽是见机行事,但俺却没有抛下同袍逃走的习惯,所以遇敌之时李将军千万别慌,俺肯定就在附近,只等俺率军来援即可。”

“哼,寻将军这么说的话,不如咱们换上一换,俺又不是没领过骑兵……”

这就是寻相领三千骑兵与李年所部分开的时候,两人的对话,听上去有点火气,实际上大家都有所预感,这仗不太好打了。

尤其是之前他们还都得了李靖的吩咐,各自行事,互不统管,按照军中的习惯,寻相这厮也就能跟李年这个大将军呛呛几句了。

到了浦石城,先一步到达此处的寻相跟李年稍微打了声招呼,便率军继续沿着山麓向北而去。

直到这一日,浦石城唐军中军。

“大隋右翊卫府麾下,领兵校尉林正德参见将军。”

“大隋左御卫府辖下勋卫高弘参见将军。”

两个头发已然花白的汉子,敲击着胸膛,随即便拜倒在了李年面前,高弘更是涕泪横流,痛哭失声。

不用多说什么,这显然是当年隋军败退之时,被留在了半岛上的隋军败兵。

当年一溃千里的三十万隋军,多为左右翊卫麾下,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则是右翊卫大将军。

这两位大将军一战而败,率亲信狂窜数百里逃了回去,却把大军扔在了身后,可谓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而那三十余万大军,战死无数,冻饿而死者更多,剩下的人能逃回大隋的也就李破所率的两千多人,其余都留在了高句丽的山林之间。

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

“禀报都督,赵大将军率军大胜,败敌十数万,前趋十数里,夺寨十余座。”

晚间,捷报传至后方中军。

因为大战方歇,赵世勋所部无法打扫战场,统计战果,所以消息不很准确。

不过这已经是足够了,李靖心中大安,只问了一句,“伤亡

狗狗的蝴蝶结卡在里面好痛 完整版/

如何?”

来人报说,“前边刚刚粗略计数了伤亡,此战伤三千余人,战死五百余人,赵大将军说了,详情如何,明日晚间即可报于都督知晓。”

李靖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叹,这些从龙之臣果然各个了得……

只是话说回来了,李大都督同时也深觉这些混账东西自恃功高,一个个的都极有主意,胆大妄为之处……很是考验总领兵权之人的心脏承受能力。

也就是他李靖李药师度量大,不然换个人来,担了这么大的一场心事,心胸稍微狭窄一点,你赵世勋怕是就算一战建功,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李靖颇为自得的想着,至于谁能拿一位满身军功,又得皇帝宠信的大将军怎么样,那就不在他考量之中了。

…………

此时李靖已经身在浿水北岸,这也意味着二十余万大军几乎已经全军过河,还有十余万人在为大军的后勤等事忙碌。

大军又分成了几个部分,李年率军在东边游走,防范大军侧翼,因为地形的关系,李年所部短时间内还无法深入,而在山林之间,跟高句丽人玩藏猫猫的游戏不在唐军的选项之内。

所以东边的战局并不明朗,李年等人怕是要花费一段时间才能找到跟敌人决战的机会。

而在西边的平原地带,近二十万大军如今在近七八十里的范围之内分为了三部,前军由赵世勋统领。

后面则是陈圆等人作为后盾,一边修建营寨,一边准备汇合赵世勋所部,一同攻打平壤城。

大军的中军则刚刚过河,不过中军不会在河边停留太久,很快便会进军平壤,因为留给大军作战的时间不多了。

另外就是水军,大军过河之后,水军便也承担起了运送粮草辎重的任务,担子可不比大军各部轻上多少,甚至犹有过之。

这是标准的集团军作战模式,各部准备充分,职责清晰明了,完美的体现了李靖在战略战术上的安排。

只是这明显有悖于兵部制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

当然了,这个听上去很严重,实际上则也没什么。

当世的情况和后来不同,由于受限于通讯条件,中央制定的战略只能服务于军前将领,对于李靖等人而言,并没有多少约束力。

自古以来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说的其实就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专指军前将领抗命不遵,进行军事独走的情形。

即便君王或是朝中重臣出于各种考量,对前方将士指手画脚,通信条件也会限制他们的操作。

于是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监军制度,每逢大军出征,朝廷都会在军中设置监军,来尽量的贯彻朝廷令谕,顺便监督军前将领。

其权力的大小大多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朝廷对军队的把控能力等等因素。

这其中的利弊不好说,得看最终的结果,胜了什么都好说,败了的话,难免互相推诿,留下一地鸡毛。

…………

如今的唐军倒是不虞于此,朝廷对李靖的信任是明摆着的,即便有军法司,军情司这样的机构,却在战略战术上给予了李靖等人留出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因为这毕竟是开国之初,作为马上皇帝,大唐的君王对军队的掌控力度非同寻常,拥兵自重,或是功高盖主之类的糟烂事情并不在李破考量之中,更何况领兵的还是他的老丈人。

所以君臣都很安心。

拿此战来说,李靖的战略就得到了最大力度的执行,即便众将对此颇有微词,却也不到违抗军令的程度。

赵世勋所部首战告捷,不管这厮多有主意,李靖闻听战报之后,还是满心欢喜。

这一战不但杀伤了高句丽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极大的提振唐军士气,为之后的攻城战做出了非常好的铺垫。

遗憾之处在于,如果换了李靖自己领兵,他绝对不会像赵世勋这么去做,稍微示弱,把高句丽人引出来,配合陈圆等人打一场围歼战,岂不比现在强上许多?

只是战争没有如果,高句丽人经了此战,被唐军迎头痛击之下,应该是能清晰的认识到与唐军的差距了。

之后若无意外的话,高句丽人只会选择死守不出。

所以在李靖看来,聚集在平壤城内外的高句丽大军,已如瓮中之鳖,就看唐军怎么下刀而已。

顺便的,他们对唐军的威胁也降到了最低,困守一隅的敌人,不值得再多加关注。

反而是李年那边,李靖觉得将会成为此战的关键所在。狗狗的蝴蝶结卡在里面好痛

…………

第二天晚间,赵世勋又再次传书中军,战果就详细多了。

首战杀伤高句丽骑兵三千八百余骑,步军八千余众,俘虏一万四千余人,缴获若干……

一场大胜无疑。

李靖很是满意,回信给赵世勋时便多有赞誉,随后即令他稳守营寨,不要再行冒进,等待后续大军到来。

俘获的高句丽人则交给陈圆,正好让降俘给唐军修建营寨。

…………

此时的唐军,就像是一群群辛勤的蚂蚁一般,忙碌的修建着一座座营地,而大将军,开国公陈圆,就是工头。

如果让高句丽人看到,他们一定会不住骂娘,这他娘的是侵略者应该干的事情吗?

唐军各部也有些难以理解,只是他们得到的军令就是如此,所以配合着从中原各地赶来的工匠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尽情的展示着大唐的工程技艺。

还是那句话,继承了一些前隋遗产的大唐,土木工程上的造诣已经来到了一定的高度,即便后面几个王朝跟大唐相比,怕是也要逊色许多。

修建大军营寨,对于大唐的匠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复杂而又多费工夫的事情。

如果人手足够的话,什么花样他们都能耍的出来,在平壤城下再建一座四方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差不多了,再向前的话,修建六座营寨即可……”

只来到军前多半个月,就弄的一脸黑瘦,满面尘灰,没了一点神采的匠作少监刘庆则,嘴里有气无力的嘟囔着。

在他身边站着的则是右骁卫大将军陈圆,听了这话,陈圆用粗糙的大手拍打了几下寨墙,不满意的摇头道:“太慢了,大都督传令,三日之内,必须完工。

中军近日就要赶上来了,若还这么敲敲打打的没个结果,那就请刘少监亲自去跟大都督说话吧。”

刘庆则咬了咬牙,“人手太少,若陈将军能再多派些人予俺……”

身板依旧扎实无比的陈圆瞪起了眼睛,若是搁在十几年前,他一定把眼前这只鸡仔拎起来一顿锤。

只是现在他是大将军了,不能再那么粗鲁,最多就是不满意了,让人把办事不力的人宰了而已。

“人手还少?知不知道他娘的前面是哪里?让俺派精锐帮你建营寨,那之后攻城的时候哪还有气力?”

见大将军恼了,刘庆顿时双股战战,垂头道:“还请将军息怒,都督催的急,可人手不够,下官也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圆哼了一声,他也是一肚子的火气,过河之后就率人修建营寨了,先上岸的本来是他,如今反而让赵世勋那厮拔了头筹,真是让人不爽利的很啊。

要是陛下在就好了,赵世勋那厮一定会像以前一样在陛下身边趴着,哪会来跟他们这些人争功?

“少在这里跟俺讨情……赵将军在前面俘获了一万多人,明日里送过来都交了给你,三日之内,务必把营寨修好,不然……你要知道,这里可不是长安。

若不能按时完工,怕是要军法从事,到时你可别怪俺无情。”

刘庆则此时的感受估计和当年的宇文恺差不多,心里满是怨念,却也不敢再言其他。

没办法,军前的将领们就是这个鬼样子,只知军令,讲不通道理。

无奈之下只能应诺一声,陈圆挥了挥手,像赶苍蝇一样把人给赶走了。

跟了李破这么多年,他却是没有学会对匠工人才有所尊重,长安来的官儿,只要不是各衙主官,在他眼中都无足轻重。

刘庆则蔫溜溜的走了,苏定方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来到陈圆身后锤了捶胸膛,“将军召末将过来可有吩咐?”

听到乡音,陈圆脸色稍缓,他和苏定方都是河北人,老家离着还很近的那种,所以相处下来,瞧着这个一身锐气的年轻人就比较顺眼。

他也不客套什么,挤出点笑容来道:“修了这么多的营寨,你瞧出点什么来没有?”

苏定方扶着寨墙,望着眼前黑沉沉的旷野,幽幽道:“不瞒将军说,俺觉着都督怕是在为大军后路担忧。

在此之时,什么人能威胁大军后路?末将觉着将军心中已有揣测,又何必为难于末将呢?”

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