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文科班” 投稿来源: 丁辉

  • A+
所属分类:点滴生活

1986年下半年,高一最后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在高二选择文科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当时是文理大分支,没有后来所谓的“考试”。因此,一旦选择了文科,高一就根本无法学习物理和化学。到了物理课和化学课,我们打着唿哨从座位上站起来,每人拿着一本轻飘飘的书,信步走出教室,像一只骄傲的公鸡,对男生的肆意笑声和女生的满口胡言视而不见。那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的文科骄傲的时代!

像我这样胆小的人,虽然还待在教室里,但也对老师的讲课充耳不闻。认真又优秀的学生纷纷低头看着借来的高二的历史书和地理书;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好学生。我读了《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这是我从镇上邮局的报摊上买的。这个时候,我痴迷于马援的“迷宫”和洪峰的“房子”。至于知道他们的小说属于所谓“先锋文学”那已经是上大学之后的事情了。所以,这些先锋作家刚出道的时候,我几乎是在一年级的物理化学课上看他们的小说,这成为我后来吹嘘了很久的“资本”。

高三下学期,老师其实知道哪些学生要学理科,哪些学生要学文科。化学老师石从不关心我们这些准文科生;张绍忠,一个独特的物理老师,有时会捉弄我们。提问的时候,他先把我们其中一个叫起来,然后还没等我们开口,他就说:“对不起,对不起,请坐,你学文科!”这时,套用鲁迅小说里的话,教室里充满了欢乐的空气。

高二的时候,有四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最优秀的诗人“ Fox ”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创办了一个文学社团,这个社团很兴盛。他穿着一件破滑雪夹克,整天在校园里晃来晃去,到处找女生背诵他的新诗,但分科后还是去了理科班,因为他的理想是当工程师;相反,在省内数学竞赛中获奖的“,被称为驴”,却来到文科班,成为我们的同学——,只是为了不离开自己一直暗恋的班花,让一直看重他的数学老师极其生气。那是“热爱文学”的时代,然后你可以“泡”成小女孩。那是一个你可以用青春换取梦想和激情的时代!

我不得不提到论文。镇上邮局的小工人成了我们很多人的哥们,因为他经常来文科班卖《征文报》。杂文报以一份小报引领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潮。“革命过去,激起浊浪,养清。”(征文报标题)是那个时代的黄忠和鲁大。全班同学费尽心思看征文报,最后还是找不到几份征文报——,只是传来传去看看!20多年后,我成了《随笔报》的资深作者,为报社的老编辑们痛哭流涕。当时《征文报》因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勉强维持到2014年底,最终以短暂的“停刊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从而结束了一个时代!

文科班人数少,但可以叫“群贤碧芝”。“麦草”和“学者”作为书法家有潜力。当时麦秸正在临摹李咏的帖,今天的美术专业人士,一个落寞的唐代书法家,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位学者的笔迹在当时相当熟悉。镇医院最有名的胡姓医生的诊室里,有一面他写的横幅,记录着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我总是后悔他们都放弃了书法,换了一个职业。大学毕业后,这位学者渴望进步,但官方的动荡是邪恶的。他只是管着某个局,仅仅因为几万元就被关了起来。——如果他能一心一意来到泳池,我相信他会以他的书技早早出来。为什么!

那时候没有辅导班,没有没完没了的练习。后来所谓的“月考”在中学的时候一个月甩一次(现在我们在自欺欺人说“学业考察”),那时候我们甚至都没听说过。班级墙报《黎明》由大家轮流编辑,定期出版。李俊的散文,写故乡的风景;“鸭蛋”的小说有我们苏北老乡汪曾祺的印象,都是我们墙报的最爱。我们班甚至还有解谜高手。

1988年元旦晚会上,春晚穿插猜灯谜,班长王为民打灯谜,都是同学的名字。以“唐带兵”猜“李俊”,以“一梅在角”猜“顾芳/[/k13/。最好的是石矛“已经是悬崖冰了,还有花和枝”猜猜我们班的女神“顾彩梅”!顾彩梅去年同学聚会没来。听说她在家忙着照顾孙子。我们的女神成了奶奶!这个消息让全场观众久久感到沮丧。似乎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青春已经随风而逝。

今天,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的“文科班”,但目的不是用回忆温暖自己。当时的文科班“ ”,本来有个性、有梦想、有激情、有活力、有天赋、有气焰的,现在安心了?我听中学老师朋友说,现在的文科班大部分都是“理科带泪,”文科。文理选择的标准不再是兴趣,而是“可以尽可能的学理科,但真的学不了文科”;很多学校之所以担心,是因为选择学习文科的学生太少,而且他们也上不起课。……文科班的没落变成了失败!“文科班的起起落落”还是近二十年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绝佳视角,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感兴趣的是什么?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