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它是植物王国里的全能冠军

  • A+
所属分类:点滴生活

有一种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及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它就是竹。竹可做成蓑衣,竹笋可食,竹楼可住,竹筏可乘。竹可削成扁担,担挑千斤重,竹可做成竹篙,篙撑万里船。中国人的一日三餐,离不开竹筷。而造纸术出现之前的竹简,是书籍的载体。笔底春秋战国,竹里秦汉风云。竹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说它是植物王国里的全能冠军。

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不管在高山、平原,还是在丘陵、岸边,都有它的身影。不论春夏秋冬,或是阴晴雨雪,都能四季常青。

竹是中国画的一种常见题材。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松、竹、梅被喻为“岁寒三友”。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提到画竹,我想到了“胸有成竹”和“竹报平安”的成语,还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唐代王维的“竹里馆”。多少文人、雅士在茂林修竹里托物言志,寄情抒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更是一种气节的象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细细的节,疏疏的叶,雪压不垂,风吹不折”(郑板桥)。这不仅是文人的情怀,更是民族的气节。竹象征着高风亮节、虚心有节,“未出土时先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

郑板桥为一代画竹大师,以竹为友,以竹为师,如醉如痴。他的房前屋后皆种有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我曾想像过“板桥一日”是怎样度过的?他晨起观竹,上午用竹竿做成的毛笔挥毫写竹,颇得竹之神韵。中午嚼着菜根,回味悠长,思考竹的结构,下午用一杆瘦竹,清风江上做钓竿。晚上坐在庭院的竹椅上,月上竹梢头,竹影婆娑,影留窗纱,好一幅水墨竹画。深夜研习汉简、魏碑,颠张醉素,诗、书、画里皆是竹。这不仅是一种艺术境界,更是一种幸福人生!

我生长于天柱山脚下的皖河之滨。南国清水育青竹,故乡的房前屋后,修竹丛生,一片天然图画。初学中国画时,对画竹情有独钟,信笔涂竹,难得“个”中情趣,可谓“云里墨竹画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有道是“半生竹子一生兰”。画竹入手不难,但难在画出竹的神采和境界,于朴素中见丰富,平淡中见风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至理名言。“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赵孟頫)。“胸中之竹,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郑板桥)。要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

我乃竹之子,努力画竹子!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