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傻 心智如孩童一般天真纯净

  • A+
所属分类:情感口述

这辈子,写母亲的文章,有两次了。
第一回是读高中时,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的陈萍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傻母亲》,大动肝火,批语:不准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歌功颂德!
老师是烈士遗孤,也是校长夫人,虽然胸中墨水不多,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自此之后,她对我横竖看不顺眼。自尊心极强的我,有了辍学的念头。后来,母亲写了一封长信,让我转交给老师。奇迹出现了,老师对我的态度判若两人。她破例推荐我参加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放学后经常带我去她卧室看书、聊天。一生无儿女的她,把我当亲生子女来培养。
母亲写给老师的信里,究竟如何倾诉衷肠,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母亲的文字表达能力非比一般。
说母亲“傻”的人真不少,有外公外婆,有奶奶,还有熟稔的街坊邻里。只有解放前供职于南京国民党某部的祖父,颇为欣赏她,每写家书都署我母亲的名字。当然,我父亲更是与母亲相敬如宾、鹣鲽情深。
说母亲“傻”的人,理由很充足。
不傻,怎会与她有一掌之仇的男人相爱,并且与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那还是在母亲读小学时,俏皮的男同学,经常喜欢捉蟋蟀、青蛙玩。一次,母亲动了恻隐之心,趁男同学不注意,偷偷将它们放生了。知情后的男同学恼羞成怒,狠狠地扇了母亲一记耳光。
极具戏剧性的是,中学毕业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心地善良的“傻”姑娘与那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且有一掌之仇的男同学缔结良缘。
村里人说她“傻”还来源于母亲的婚嫁。夫家可是当地令人艳羡的大户人家,偏偏她有福不享,丢下新婚丈夫,投奔共产党,风里来雨里去,出没于老区山林里,成了一名送情报的通讯联络员。
母亲的傻气,传染给了父亲。许是爱情的力量伟大,许是他们当时均接受了革命思想的薰陶,父亲背叛了官僚地主家庭,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与母亲成为真正意义上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
母亲傻,不记宿仇不念人恶。我的奶奶长相秀丽,喜爱打扮,家境的优渥让她生出自命不凡的气质来,终日与牌友厮混,电影中典型的无所事事官太太形象。她与我母亲的关系形如水火不相容。
解放初期,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运动。奶奶因自身条件限制,觉悟不高,出言不逊,结果因反动言论锒铛入狱。
祖父在南京任职期间曾参与破获了家乡共产党地下组织,身背血案,被判无期最后死于黑龙江监狱。奶奶刑满出狱后,茕茕孑立,无家可归了。
奶奶的亲叔叔熊雄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早年留学法国、德国,苏联,加入少共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是周恩来之后实际负责军校政治处的负责人。后被捕牺牲,被评为英烈,老屋保留尚可居住。母亲便多方寻求组织帮助,将奶奶安排在下屋村她娘家的老屋住下,还送去新被子和生活必需品,只要得空,就带我去看望她。已经读书并被红色文化教育着的我,深知地主婆的可憎可恶,又听说她并不善待母亲,所以对她一直很冷漠。
母亲傻,心智如孩童一般天真纯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每月工资也就20元左右。有一次母亲去公社开会,回家途中,捡到500元钱。那时候,算是巨款了。她不想被炒作与关注,思虑再三,决定以孩子们的名义上交,寻找失主。
母亲傻,在她眼里,生命都值得珍惜与呵护,哪怕自己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
统购统销,买米要凭米票,且定量。家里养着七个孩子、三个老人的母亲负担很重,可她却经常热心地以“借”的名义帮助比我家更贫困的乡亲。
母亲傻,只认死理,为人处世不分亲疏远近。我的外公娶妻两房,大房是一位熟读四书五经,通情达理,涵养极深的女子,一生无儿女,却将母亲以及年幼的我悉心照料,谆谆教导。每次家庭纠纷,我的大外婆总是一让再让,母亲挺身而出维护她的大娘,指责自己亲妈的不是。
母亲还有更傻的地方。解放后她多次放弃进城的机会,说是为了陪伴父母,尤其是照顾她的大娘,甘心留在乡村当教书匠。古道热肠的她,义务在扫盲夜校教农民识字、唱歌、出黑板报。直到我外公、大外婆相继离世,她才带着亲娘搬进城里与我的父亲团聚。
提起母亲的傻,真的是说不尽道不完,不胜枚举。
母亲的“傻气”,也传染给了下一代。我经常被人说“你怎么这么傻?”而我,又将傻气传染给了我的儿女们。
如今,古来稀的我要为母亲的“傻”正名。母亲其实并不傻,她只是豁达善良,正直无私,乐善好施,明大理不计小过。
这正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好母亲具备的朴素品质!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