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斋的强势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

  • A+
所属分类:点滴生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央”。诚如斯言,嘉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其自唐代得到大规模开发后就一直民丰物阜,商贸繁荣。经过几代从商者的苦心经营,到民国时,单城内一条建国路上就涌现了五芳斋、吴震懋、陆稿荐、张萃丰、童天成、正春和等许多老字号。这些老字号都因其诚信经营、商品地道、富有特色而在嘉兴百姓中有口皆碑。它们是嘉兴这座吴越古城历史文脉的有机组成部份。
—写在前面

嘉兴老字号系列之五芳斋
听老辈头人讲,“五芳斋”之名始于清道光年间。那时苏州吴县有位沈姓小老板,开了一家甜食铺。其膝下有五位千金,他根据店里制作糖食所需的玫瑰、桂花、莲子、薄荷、芝麻等原料,分别把女儿取名叫玫芳、桂芳、莲芳、荷芳、芝芳。于是附近的街坊邻居都笑称此店为“五芳斋”。

沈老板闻听后觉得此名甚好,后来索性就把店名改成了“五芳斋”。可这“五芳斋”与粽子却八杆子也打不着。

真正的嘉兴“五芳斋”粽子店问世于1921年。清宣统时有位以弹棉花为生的兰溪人张锦泉,夏秋生意清淡时在北大街(今建国路)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以补贴家用。其粽子的形状沿用兰溪当地的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

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顾客欢迎,天天一销而空。积累了一些原始资本后,他就干脆丢弃了弹棉花的老本行,与几位兰溪老乡合伙在建国路与张家弄交叉口这个嘉兴最热闹的地方租了个门面,开了一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

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就是进行了产业转型。该粽子店主要供应大肉粽、鸡肉粽、火腿粽、重油夾沙粽,因色香味俱佳,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此后不久',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也分别在“荣记”的对面和隔壁开了“合记五芳斋”和“庆记五芳斋”粽子店。因当时还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这个东东,所以大家倒也相安无亊。但张家弄口成品字形一下排开了三家“五芳斋”粽子店,竞争自然就激烈起来了。

于是各自都在品种、原料、工艺、口味上使尽浑身解数,以特色和质量争夺顾客、抢占市场。大肉粽用的是上等白糯、后腿猪肉、衢州伏箬;夾沙粽用的是大红袍赤豆沙和上等板油。

制作工艺也是一丝不苟,出锅的粽子只只都清香扑鼻、糯而不烂、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引得食客近悦远来。“五芳斋粽子”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被人们誉为“粽子大王”。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嘉兴还只是个小县城。离嘉兴稍远一点的地方的人几乎都不说不出嘉兴的子丑寅卯来,只知嘉兴有南湖菱和“五芳斋”粽子。因此每班绿皮车停靠嘉兴站时,众多旅客便会从车窗里探出身来争购粽子。

来嘉兴办亊的的人返程时大多也要带点粽子回去。嘉兴人去外地走亲访友更总是首选用扁圆形缕空竹篓为外包装的粽子作为礼品。“五芳斋”粽子成了嘉兴的一张“金名片”。其知名度简直可以和南翔小笼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并驾齐驱。

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张家弄口的三家“五芳斋”连同东门宣公桥堍的“香味斋”粽子店一起合并成了公私合营的一家“五芳斋”。

同时开始走上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其店址迁到了建国路中段,成了饮服公司属下的一家颇具规模的饮食店。

1985年,“五芳斋”对生产设施进行了机械化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了粽子产量,并在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地开设了销售分店,突破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封闭状态。

1992年,“五芳斋”组建了“嘉兴五芳斋粽子公司”,成了一家很有知名度的民营企业。

1995年,新建了占地20亩的粽子厂,使粽子生产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1997年,再次扩大粽子厂,提高产能,使端午前夕高峰时日产量达到了50万只。品种也发展到普通类、礼品类、出口类三大类几十种。产品开始走出国门,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

1998年,“五芳斋”改制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成为了一家现代化企业,开始了强势扩张。

2003年在中山西路建成了“五芳斋产业园”,与位于成都温江区的“五芳斋产业园”构成了产品制作和物流配送两大中心。此后其旗下相继拥有了黑龙江五芳斋米业公司、安徽五芳斋米业公司、江西五芳斋农业发展公司(主产无公害商品猪和有机箬叶)、嘉兴五芳斋肉类食品公司、浙江优米一家餐饮有限公司、嘉兴五芳斋早餐配送公司等企业。

在全国各地开设的连锁店已达近千家之多。经营范围已涉及到以粽子为主的食品、大米、卤味、餐饮、金融、房产、贸易等众多领域。

如今,“五芳斋”这一品牌已被命名为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产品标志,其品牌的无形资产达到了4..98亿元,成了同行业中的巨无霸。

“五芳斋” 的强势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也蕴含了五芳斋人的远见、魄力和睿智。相比于嘉兴其它老字号的消失或衰落,“五芳斋”可说是一支独秀,其中的缘由岂不发人深思?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