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僻壤天堑 如今竟成了美丽桃源

  • A+
所属分类:点滴生活

桃源沟,一听这名字,就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喊一声,泥土的清甜味儿,便扑鼻而来。

缘何称“沟”而不叫“谷”?查阅字典,知道两个字有大区别。“沟”本意为田间水道,《说文》上说,为宽四尺深四尺的流水道。“谷”,本意指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如山谷,峡谷。桃源沟真实的情况,是由秦岭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两面大山、中间夹一条峡谷而形成,峡谷纵横均有好几十里之广。

依着这样的字意,称它为“谷”更恰切。然前人已经叫“沟”了,那就权且叫“沟”吧。

不过,这么低调接地气的名字,也正好符合稻坪人内敛淳厚的个性。

来来去去,走过桃源沟好几次,它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奇。

山、树、水、石,感觉那里的一切都奇。

山,是秦岭山脉向西南的延伸,像秦岭,都高险,都陡绝。如刀劈斧砍,直耸入云。

沟内幽深,大开大阖。开阔处,阳光透照,倾洒而下。沟里的水,便有了跳跃的光芒,如浮动的金银。迎风的树叶,光照的部分,闪亮透明,背光的一面,深暗如墨。那应该是素描的两面吧。逼狭处,仅有一两米之隙,抬头,只能看见一条细线的天空。那样的地方,只有正中午和半夜,才能看见一丝日月,其他时间,均阴暗,均清冷,寒意森森。郦道元在《三峡》里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仿佛说的就是桃源沟。

这样少见阳光的地方,尽管阴暗寒凉,但却能静心,能让心趋于洁净。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面对富春江天下独绝的山水时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桃源沟给人的感觉,恰好如此。

各色的树,是桃源沟的衣服,这衣服,华丽得没有边缘,甚至张狂。

最近一次去,正值深秋。满山红叶,像火,烧得正旺。火焰中,有青碧,有深赭,还有各种黄。全都挤在一起,与红叶一起燃烧。各色的火焰,跳跃着,很纯,很透亮,像玉,像各色洁净的水。

这是秋天赠与桃源沟的华彩丽服。穿着华衣的桃源沟,雍容丰腴,典雅高贵,仿佛长安大明宫里,穿着羽衣霓裳、款款而来的皇家女子。

沟里密生的,全为常见品种,没有名贵珍稀的,普通如我,亦如千万的芸芸众生。但活得率性,自然不拘。不管世俗怎样风卷浪涌,它们总是气定神闲,淡定从容。想直即直,想歪则歪,想生多少个枝条就生多少个。没有行道树标准划一的整齐,没有其他地方的粗大臃肿,都很高很长,一色的青瘦,青瘦得脱俗、高贵,如思索的诗人,似坐禅的菩萨,自有一种高洁不俗的气质。那种天然的贵气,让人敬畏。我想,它们中,肯定有修炼成精、或者幻化成仙的。我不敢随便伸手触摸,怕自己凡尘的俗世之手,玷污了修炼者的仙体。

粗粗细细的树,都有了年岁,都很老,容颜沧桑,枝干弯曲,显见龙钟之态。屈曲蜿蜒中,一层层皱起了痂块,似蛇皮,如鱼鳞。各种小草小花,拥挤在树皮的夹缝里,排队似的。苔藓地衣,也挤在旁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沟两岸的树,向着峡谷的开阔处,一律伸长着臂膀,接受阳光的抚摸。逼狭处,牵手环臂,在的瀑布头顶,搭起了天然的绿色篷帐。被树们娇宠的这十万瀑布,穿着树叶的衣裳,讲着各自的故事,一路奔跑,一路高歌,身姿情态不同,歌唱也不尽相同。高亢的激越铿锵,低小的婉转悠扬。

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唱的?先秦?两汉?甚或更遥远的始祖时期?这应该有多少年啊,我不得而知。

峡谷的路边,有一株外形如蛇头的树,根部到顶,没有一个斜出的枝条,似一条躬身翘头的长蛇。蛇头的部分,渐变粗壮,又有一个小分叉,酷似张开的蛇口。我惊疑,这树,是不是已经成为了蛇精的存在?

往里走,又碰见生长在一起的两株。它们相互缠绕,如拧绳,似麻花,一路紧紧相交,至树杈的部分,枝条也掺杂在一起。

在难以记数的日子里,风来了,雨走了,枝条们伸展着手臂,相拥着,轻笼着月光的绸衣,共抚着阳光的缎带,同度寒凉的日夜。梦,在绸衣缎带里生了翅膀,飞越亘古的时光。

相拥相知,不分彼此。看着树,便想起,尘世里恩爱有加的夫妻。私下里,我且称它们为夫妻树。

沟里的阳光,也是有颜色的,橙色,还是黄色?携一身碎银的光亮,灿灿的,暖暖的。日子便在这温暖中,静静流淌。

桃源沟里,有很多瀑布。从沟口开始,一路向里,瀑布一个连着一个,大的、小的,宽的、窄的,长的、短的。

有多少?一百,一万,还是十万?

我还是喜欢十万,那就称十万吧。这十万瀑布,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气势。或任性恣肆,或乖顺温和。

第一条,在思源崖,是桃源沟的入口,也是瀑布群落的入口。高高的思源崖上,一道白色的水帘,自天而降,远望,如一道白色珠挂,泠泠清音,脆如珠玉落盘。

往上走,过CS真人战区,算是真正进入了桃源沟。依沟渐进,一道挨一道的瀑布,在巨石之间,撒欢嬉戏,奔跑跳跃。声音的千军万马,于山谷间,激荡奔突,震聋成聩,千年不息,万世不竭。

瀑布与瀑布之间,有的间隔距离比较长,有的比较短。依据地势,长度也各不相同,长的几十米,短的几米。瀑布的形态也各不一样,有连珠瀑,有夫妻瀑,还有合家欢等等。

玉龙瀑布,是李白诗里,“直下”的“飞流”。在那里,河水全都汇聚在一起,从高可几丈有余的石崖上,奔腾而下。那气势,也似“从天上来”的“黄河之水”。瀑布入潭,激起的水雾,有十几米之高。站于潭边,顷刻间便觉寒凉浸骨。

姐妹瀑,是瀑面宽窄不一、从一整块石头左右突出的两边、相对而下、呈倒梯形状的两条瀑布,像向面而站的两个人。朋友惊叹,像情同手足的姐妹,像心心相印的夫妻。

听此语,看瀑布,恍然间,眼前似站着姐妹,或者夫妻。

沟里多石。大的如几间相连的房屋,小的如卧牛、如奔马、如鹅卵、如珠玉。大大小小的石头,相叠着,挤压着。石挨着石,石挤着石,石压着石。几十里的桃源沟,就是几十里的一个石头阵。

石与石之间,缝隙里,满是树。木本的,草本的,都瘦俏却精神饱满。树的根部,紧紧相偎的,是常绿的苔藓、菌类,以及一些短小的草本植物。地衣是丹青高手,在岩石树干上,绘制了各式图案。

石头上,除了地衣绘制的青绿花朵,岁月,也在上面留下了自己清晰的脚印,一绺白、一绺青、一绺黄、一绺赭。好像女娲炼就的五色石。

这些大小不一的彩色石头,历经漫长岁月的淬洗,都成了精灵,都是沟里会说话的精灵。

有巨石,有瀑布,那便一定有潭。潭水不深,也没有太大的,但很多,十万吧,都是青碧的颜色。水面上有阳光,闪着跃动的白,亮亮的、清汪汪的,是眼睛,是潭水的眼睛,是桃源沟的眼睛,是自然精灵的眼睛。

桃源沟里,到处都是眼睛。

玉龙潭,是玉龙瀑布倾泻而下形成的一个深潭,青绿幽深,如哲人的眼睛,深邃得难以见底。

风从潭边刮起,阳光在叶子上舞蹈,潭上的枝条不再淡定,也跟着一起狂舞。是探戈,还是迪斯科,或者鬼步舞?影影绰绰里,沙沙、哗哗的声音,形成一股循环的巨响,那是自然的竖琴,被妙手的神仙,弹奏出来的动人旋律。

桃源沟上段,两边对峙的高山,前后挨挤,但在那里,却做了一个扩充,形成一类似圆筒的空间。河水在那里聚居,成一小水湖。湖上有风,岸两边的古木,依湖围绕,树叶伴风起舞,于湖水的上方,飞旋翻转,翩跹成绿衣的蝴蝶。

这里,便是有名的桃花谷。有一个凄美的传说。讲一棵榆树,吸天地精华,饮大地甘露,经千百年的修炼,最终幻化成一俊美男子。后偶遇了桃花仙女,两人一见钟情。但他们的爱情,有违天规,最终,两人为爱而遭天雷轰击,后双双化为蝴蝶。

湖水上方,飞舞的,究竟是树叶,还是蝴蝶?没有人分得清,也没有必要分清。庄周梦蝶,他也没有分清谁是蝴蝶,谁是自己。只要确信,那飞舞的里面,一定有榆树精魂和桃花仙子的魂灵,这就足够了。

湖水下方边缘,一整块十几米长的燕子石,沿河床横向延伸。清透的河水,漫石缓缓流淌,石上白色的花纹,在水中,莹莹鲜艳,灿若桃花,荼蘼出一片惊世的清丽。

据说,这是桃花仙子流下的眼泪变成的。对此,我一点都不怀疑,鲛人的眼泪可以变成珍珠,仙子的眼泪何不能变成桃花?

听闻传说,心瞬间便觉疼痛。高高地将头仰起,想寻找这高贵的魂灵。我的眼角,渐渐湿润。透过迷蒙的水雾,桃花谷,竟有一种别样的韵致。那围湖而生的树,伴风而舞的叶子,竟有一种超绝的气质,绝尘飘飘。一种慈悲,自心底深处,缓缓升起。

“唵,嘛呢叭弥吽”……

顿时,低沉浑厚的佛陀之音,从沟里谷外、山巅坡底,一齐响起。仰首舒目,高低绵延的山,静默无语的树,都似菩萨般的慈祥。

我想,化为蝴蝶的它们,长相厮守在这里,定是幸福的。

这份慈悲情怀,是有温度的,相信往后余生,定不再寒凉。

桃源沟里,有自然形成的大石崖,像莲花洞、菩萨台等。听名字,就有禅意,就仙气十足。我想,肯定是菩萨在那里坐过禅,或者歇过脚,不然不会空穴来风,叫这样有佛性的名字。

在沟里中上段、陡直石壁的半山腰上,有一人工开凿的较大石洞,同时可以容五六个人通行,比陶潜《桃花源记》里写的石洞,要大好几倍。当地老年人说,很早很早以前(这个“早”究竟是多早,他们也说不清楚),从他们记事起,就有那石洞,那石洞里就走着驮东西的骡马。

听如此说,忙抬头,望洞顶顾左右。就想找寻一点,当年的蛛丝马迹,哪怕是找到一根骡马脱落的毛发,也一定是惊喜。将耳朵贴在石洞的壁上,仔细聆听,看石壁里,有没有储存下,当年的一声马嘶,或者客商的一声咳嗽。

沙——沙沙——风适时地从洞外吹进来,有河水浓浓的腥味。这,能不能算是石壁储存的、马嘶的声音,或者是客商行走的悉索声?

穿过石洞,继续向里面走,还会不会出现一大片桃花林?据传,很早的时候,很里面,即沟的尽头,是有一大片桃花林的。每年初春,桃花灼灼,灿若云霞。那时候,每当花事荼蘼,野性的风,就拽着桃花粉嫩的手,满沟壑奔跑。

有石洞,有大片的桃花,唯“桃源”,谁还能再受得起这样的美称?

稻坪,在明清时期,就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地,连通着甘陕川三个省份。桃源沟里的那石洞,应该正是那段历史的记录标本。

桃源沟里,还有绵延数里的竹林。

那里的竹子,竹纤维比较厚,竹心很细,我们本地人都叫它木竹。木竹竹叶青绿,竹竿灰黑,细长。迎风袅娜,如烟如雾,凄迷可人之状,犹胜于婷婷女子。想必,那些竹子,定是沾了娥皇、女英二妃的眼泪,而再生的“湘妃竹”。

以前的以前,沟里走着骡马,还有赶骡马的客商。后来,不走骡马了,路渐渐没了,都让给了疯长的树木和花草。现在,逢着盛世,又在悬崖峭壁上,修了栈道;在峡谷窄狭处,搭建了独木桥、原木拱桥、廊桥;在林木深处,铺了石板小路,一直通到了里面的桃花谷。

昔日的僻壤天堑,如今竟成了美丽桃源。

以栈道、独木桥、拱桥、廊桥、石板小路连通的桃源沟,有奇山、有异瀑,有秀木、有嘉卉,有历史、有传说,最关键的是,可以滤心,让心,干净得纤尘不染。

请随我,且去桃源沟!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