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道德传承 ,撰稿: 喻云

  • A+
所属分类:传奇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大家都不知不觉成了美食家,甚至三四岁的孩子都成了零食。但是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吃喝的态度。爱惜食物显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是30多年前的一天。爸爸妈妈晚上10点下班回家。看到他们辛苦的样子,我刚满四岁,若有所思的问:“爸爸妈妈,你们饿吗?今天奶奶买了新鲜的手工虾面,让她煮给你吃。”但是我爸妈打开碗柜,拿出一碗剩菜,一些剩菜和两个鸡蛋,很快就做了两碗家常炒饭。我问:“为什么要吃剩的炒饭?虾面好吃多了!”爸爸说:“你不吃剩菜,它们就变质了。不要浪费食物!”我不明白,然后我问:“我不吃好吃的,但是我要吃剩菜,真的不好吃。”父亲对我说了八个字:“安静修身。”

我听得很清楚,但我不明白。如今,小男孩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慢慢明白了父亲的教诲。不仅没有忘记父亲给我的“节俭”这个词,还用“怜悯”揉捏“节俭”,演绎了人生的每一个小细节。我对“节俭”的解读可能和父亲不同,但精神是一样的。我的节俭不是存钱,而是该花的时候花,不是对事情厌倦;我的遗憾不是把钱当生命,而是珍惜占有,减少浪费。希望把这个“节俭和怜悯”传给下一代,下一代。

如今,父母经常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东西进行负面思考。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机会做什么。但是,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过哪些遗憾,也没有问为什么父母没有留给我很多物质财富。相反,我常常会对父母给我的一切心存感激,包括“节俭”这几个字。他们的付出和不付出,都是我今天重要的因素。我努力学习把父母给我的好东西传给一对孩子,其中“节俭和怜悯”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元素。

以身作则远比言传身教有影响力,所以我让孩子看着我做,跟着我做:需要多少食材就买多少,不要因为打折促销囤积食物。因为我们买的食物往往在我们享用之前就变质了,我们不但不存钱,反而把钱和食物都浪费了,得不偿失。另外,做饭的时候,需要吃多少就煮多少,不要因为眼睛大肚子窄就想煮多少就煮多少。其实吃饭的时候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好的,但是吃饱了就不是享受了!珍惜吃喝的第一步是从根本上解决剩饭剩菜的问题。

如果有剩饭,我会跟爸妈学着做一道家常菜拌炒饭。另外,我妈教我炒饭的秘方。我们的炒饭绝对香,薄但甜。一家人总是心满意足地吃最后一粒米。一粥一餐来之不易。我们吃这种家庭法炒的饭,不仅会觉得来之不易,还总会想到“节俭和怜悯”。说这种家常拌饭是我们家的美好遗产之一,未免有些夸张。

你们家有这种代代相传的菜吗?如果是的话,好好保存,传下去。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也是团结一个家庭的无形但强大的力量。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