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造字始祖仓颉有四只眼 未免太神奇了

  • A+
所属分类:传奇故事

说起古王集,来往的人无不为这个“古”字兴趣盎然。古,有多古?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个岗,岗上有个集,集上有个寺,寺周围的土层很黑很黑,因而这个寺就叫黑堌寺。堌就是岗,岗就是堌,但凡带岗或堌堆的地方多为遗址,这些被发现的遗址原来是高地,要不,黄河三番五次发大水不被淹没了呀。是的是的,县志上都白纸黑字写着商朝的历史就是这么被淹没在几十米的黄土之下,难怪当地人还能挖到黑土。岂止是黑土?还有古物哩,没听说那陶瓦片片的都被管文物的收走了,说是作为考古的物件研究去了呢!
这事是千真万确的。1983年3月,王集西街村民沈发建和沈祥儒在院打小井时,发现了西汉的万棺墓,在出土中,又发现了西周陶片,商代早起鼎腿和龙山方格纹、兰纹、绳纹陶片及灰上骨器等。
古谐音为“堌”,又谐音为“鼓”。鼓,敲锣打鼓的鼓,中间高八面低的那种。古王集西街的地势就是那个样子。出于好奇,我也出虞城县西北11公里,来到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这地方原名黑堌寺村。黑固寺原是天地宗祠,是为纪念仓颉造字而建的皇家寺院,也称黑古寺,后改称黑固寺,坐落在古王集西大门北部,寺周围的土层,一米以下左右,即为黑土。历经沧桑,已无完存。近年来,由村民沈祥果捐出自己的宅院,其女儿沈秀娟捐资,其他村民助资而重新建造。古王集,当初也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命脉之地。刘秀栓马的地方,就在古王集玉头顶西南十来米的岗岗上。
站在这鼓起来的岗岗上,我想象着勤于农事的光武帝刘秀策马扬鞭多远来到这里,是专程前来查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是慕梁孝王刘武去离此不远的烟云寺游玩路过这里?无论是什么情况,他都要嘞马回头,跃马而下,先把马栓在一棵歪脖子枣树桩上,也可能是杨树,还有可能是榆树或桐树或柳树,且不管是啥树,反正他必须要把马拴上,哦,那马肯定是枣红马,帝王骑的马都是这个色,哦哦,这么一想,那马不见得要他亲自栓,帝王出游会不带随从?说不定一大班子人马哩,像现在不大的官儿外出都是前呼后拥,这个端茶那个倒水的。古往今来,大差不差都是这样的。嗯,刘秀要坐下来了,坐在一块石板上或木凳上,歇歇脚,然后接过随从或当地长者敬上来的一杯水一饮而尽,然后一抹嘴儿,夸赞道,好喝好喝,真好喝!这儿的水为啥好喝呢?是源于这儿的黑土地,还是得益于附近的响河水?响河水像唱歌一样哗哗地流,流到田野流到沟渠,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接过古王集乡党委书记蒋茂申递来的一瓶矿泉水,我的思路被打断了。蒋书记催,走,去黑堌寺看看。
往西北一拐就到了寺院。因为我心里只想着黑黑的土地,故而我几乎是黑着眼睛来到寺院的;又因为我骨子里对寺院有种莫名的疏离,所以当我恍恍惚惚地游走在寺院,除了想借把铁锹掘地三尺,掘出一锹黑土捧在手上外,便只想着这座寺院的古老和古朴了。
听一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说,往西不远,有个堌堆坡,坡上有个古墓,墓地里埋着造字的祖先,四只眼呢,那可是文化人最该去的地方。
我晓得她说的是仓颉墓,也晓得一些有关仓颉墓的神话传说。据1978年和1884年两次文物普查,都发现堌堆坡有汉代陶片,在仓颉墓周围,探出方格纹、兰紋、绳纹、附加堆纹,磨光等陶片及灰土、蚌壳等。以上实物揭示,此处是龙山文化遗址。而神话传说中的造字始祖仓颉有四只眼,未免太神奇了。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