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是时代的象征 是历史的见证

  • A+
所属分类:传奇故事

故乡,有口百年的水井。对于古井的敬畏与膜拜之情,时常萦闪在眼前,荡漾在心怀。

今年中秋,我们回到了故乡,回到父母的身边团聚,再次见到守在村中的古井。

古井俨然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静静地蹲守在村庄的路口,向我们娓娓讲述着一个个沧桑古老的往事。

古井的井口为圆形,青石料制成,凸起于地面,内侧刻满道道深深的凹痕,光滑瓦亮;井面是方块形状,约6个平方米,水泥和灰石块混合的面层;井壁青苔绿纹,石缝中长了不少小草,从井口望下去,只有碧绿的石壁氤氲着油油的水气;往井里呼喊上一声,回声还是那样清脆、悠长,依旧能显示出昔日的风光和辉煌。

父辈们告诉我,我们的先祖早在元末明初从江西一带迁居至此,兄弟三人,分别定居在青龙、高塘、梁园三地。传说朱元璋的部队行军途经此地,看到百姓吃水困难,就计划在村庄开凿一眼井。谁知七天七夜,也找不到甘甜之源。朱元璋部下的一位首领手持一“罗盘”,决定寻找村庄的中心点挖井。位置找准后,开挖三天,果然,此处井水喷涌而出,甘冽清凉,浸人心脾。古井给村庄带来了一份神秘,生生不息。

我的故乡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村,上世纪70年代,村庄的户数大约在300多户,600多口人,全部靠水井吃水。水井确实神奇,水源无穷无尽,成为村庄生命的象征,是村庄历史奔流不息的记忆。

每天清晨,生产队的犁铧铃声响起,在老队长的吆喝声中,村里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繁忙的景象记忆犹新,放牛的放牛,拾粪的拾粪,洗衣的洗衣,做饭的做饭。父亲早去古井担水......

来挑水人的络绎不绝,经常排起长长的队来。在这里我们见证许多乡风故事:体壮的村民经常给上了岁数的老人提水;有烟瘾的老汉,坐在石凳上,悠闲地吸着烟,让着急急忙忙要下地干活的妇女先提水;小伙子来挑水,左顾右盼、磨磨蹭蹭,原来看有没有自己想看的姑娘来挑水,说个笑话,时不时凑上去帮姑娘一把,献个殷勤,悄悄地闻闻清秀明丽姑娘身上的香水味。水桶满了,小伙子挑着水,吹着口哨,跟着姑娘身后,消失在村庄的巷口。

早饭的时光,人们喜欢端着碗筷走出家门吃,边吃边聊,已是村民多年养成的习惯了。一大碗山芋、一大碗粥,故乡的人,就吃着井水煮成的粗茶淡饭,讲述着五千年的世界风云,翻耕着2000亩的田地,与天斗、与地斗,修建了众兴水库,挖通了驷马山引江工程......故乡的人们,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祖祖辈辈不停留。

记忆中,古井是村民最宝贵的生产资料,也是村庄荣耀的象征。夏日,每当夜幕初上,月亮高悬,古井东侧的打谷场上就聚集起村民来,纳凉消暑,说古道今。平日里,村里的小伙子、大媳妇们在此聚集,少不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小孩们在场地上到处跑,捉迷藏,玩家家,构成了村庄的希望美景。村庄每年请来一些说书艺人,吃过晚饭后,打谷场上就响起咚咚的鼓声和明快的快板声,引来众人围观、听书。说书艺人做的板凳头上,放着装满井水的搪瓷茶缸,时不时喝上一口,润润沙哑的嗓子,又直奔“沙场”去了。

一天的烦劳在这里消遣,所有的快乐在这里共享。年年如此,代代如此。

从白龙、众兴等地去梁园古镇赶集的人必经此处,行人渴了,就在此稍息,喝上一口甘甜的井水。k春去秋来,年年岁岁,这口水井成了远近十里八乡的生命之泉。

古井还传诵着家乡许多“相亲”的美好故事。村里的媒婆给家乡的小伙子在外村讲了个姑娘,媒婆口中的小伙子一定是强壮能干的,可是姑娘的家人要“暗访”一下小伙子。方式很多,“古井暗访”也是个好办法。媒婆在打听到或特意安排小伙子在某天某时来古井提水时,提前通知好姑娘的家人(一般多是姑娘的父母或哥嫂)来古井傍,假装着借口水喝来“面试”。小伙子担着一担大木桶,提着一个小“量子”(取水的小木桶,正常是大水桶的三分之一大)来在水井旁,挽起衣袖,系好绳子,将取水的“量子”缓缓放下,待“量子”接触水面,有力将绳子向一侧摆动,瞬间,“量子”盛满井水。起水开始,小伙子两腿叉立,弓曲站稳,散开双臂,胸肩微前,提水的力度、动作最是“面试”的“亮点”,小伙子要一口气往上提水,收绳的摆度要大、还要均匀、规整。“量子”轻松地飘出井口,水上来了,清凉凉的、满满的,没有泼洒。冬季里,还散着一股热气。小伙子利索将“量子”的水倒入大木桶,第二次、第三次的提水程序依旧进行……小伙子淋漓尽致的表现,未来的“丈母娘”尽收眼底。只要是姑娘的父母面带笑容,在一旁的媒婆“挤眉”嬉笑,代表“面试”成功。其外,井水的水越清、越甜,姑娘的父母越高兴,因为,父母放心自己的女儿将来会有好水滋养,也是一种生活质量的提升。

那些与古井有关的人或事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沉淀成一段段甜美的记忆。也许,古老的水井是我们生命中匆匆的过客,它悄然而来,又默然而去。但是,古井始终在默默召唤我们不忘初心,记住来时的路......

时事苍茫如海,一份辛苦才有一份收获,喝着古井水的村庄人,一个一个成熟起来、成长起来,有的闯入国外劳务,有的考入高等学府,大多数的家庭都在城里买了新房子,乡村人居环境日渐美丽,生态颜值让人一见倾心,故乡人早已摆脱了贫穷,奔上了小康。当下,只有我们年迈的父母和古井,留守在家里。古井的无语,村庄的静好,父母的不舍,给了我们一种不知名状的禅悟。

随着岁月的流逝,古老的生活方式必然要被打破。记得二十多年前,家家户户就各自有了自制的水井,几乎没有一户再用古井的水洗衣做饭。家里的水井安装个水泵,就找到“自来水”的感觉。三年前,家乡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民们早已用上自来水,真正感受到“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自来水哗哗”的城市生活待遇。

古井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曾经哺育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乡水井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曾经的辉煌和繁盛转眼间也就变成了美好的牵挂。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