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 A+
所属分类:情感口述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候孩子们玩泥巴,是因为没玩具,这话有道理。可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是人的命根子,玩泥巴,那是人的本能,是对土地的热爱。泥娃娃,泥娃娃,70后大多是泥土里张大的孩子,有地气,坚韧、朴实。

那篇日志中提到的是“捏泥巴”,那是儿时少不了的游戏。用水和泥,甚至用尿和泥,然后一会儿捏个这,一会儿捏个那,当然大多是猪、兔子之类。不会捏老虎、大象,因为没见过。那变化的乐趣,如今仍流淌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中。也有将捏好的泥巴晒干了玩的。也许捏的不成样子,可大家享受的是捏的过程, 享受的是捏的乐趣。

对“泥巴”游戏,我记忆犹新的是“摔泥碗碗”。每每夏日雨后,或者晴日的涝池边上,几个伙伴就地抓些泥巴,揉和揉和,就准备开战了。把揉得劲道的泥巴,捏成一只碗的样子,然后碗口向下,猛地用力扣在地上,“啪”的一声,碗内的空气就会将碗底冲破。然后就让对方用泥巴来补这个洞,洞越大,赢来得泥巴就越多。然后将赢来的泥巴和原来的泥巴糅合在一起,捏一个更大的泥碗,再摔再比。谁得的泥巴块最大,谁就是胜利者。伙伴们最高兴的是捏一个大大的泥碗,摔出大大的响声,赢来一片艳羡的眼光。当然最乐的是,一些菜鸟泥揉得不劲道,捏的泥碗碗儿不挺,一摔“噗”的一声,气会从碗边冲出,冲不破碗底。这时大家会笑得前仰后合,因为那声音像是放屁。

摔泥碗,关键在于揉泥巴,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太硬会摔裂了碗边,那样是不能赢的,要赢只能是碗底破。太软就会摔成一团泥。

除了把泥巴当玩具,那时的我们还会以土地为游乐场,比如玩争地盘。在地上划一长方形地盘,一分为二,一人一半。每人各备有一把小刀,一般都是废旧的钢锯条磨制成的,先猜拳----石头剪子布,赢者用刀来扎对方的地盘,小刀扎到哪,就划道线,靠自己这边就归自己。当然小刀要扎住,不能倒的。对方就在剩余的地方来扎,扎到哪就划一道线,靠自己这边就归自己。剩余的再依次来扎。地盘越来越小,扎的难度就越大。如果扎不到该扎的地方,就赢不到地盘。这一块地扎烂了,不能玩了,就另划一块,再玩。那时的孩子,都很友好,即使在玩的过程中有了矛盾也不会用小刀伤害对方的。大不了吵一架,不服就再比。

有时也玩大的争地盘,也就是“打仗”。那可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村子的孩子,小到十几人,大到几十人。以胡基(田里的土疙瘩,不是盖房的土坯)为武器,分两派,小孩子捡拾胡基,大孩子在“司令”的指挥下,向对方扔胡基,相互进攻。冲到对方原来的地盘为胜。但往往是你们追过来,他们打过去,不分胜负的。当然也有被打得头破血流的,那时候孩子都瓷实,流血了也就用“面面土”(俗名,指像面粉一样的细土)贴一下就好了。第二天还会继续打的。几十个人一齐呐喊,一齐扔出胡基的气势,的确如同真的战场一样。

这种游戏大多在冬天玩,冬天田里都是过冬的麦苗,有战场。冬天,穿得也厚,打不疼。冬天孩子们也闲,其他季节,都要帮家里干活的。现在,田里都是果树,没了战场。现在的父母不会让孩子们玩“打仗”这样危险的游戏的,就连摔泥碗的游戏也不会让他们玩的,也许因为怕脏。再说,到处都是水泥地面,到哪里去找泥巴玩呢?到哪里去亲近土的地呢?

(右滑有惊喜)

(二)纸玩具

儿时的游戏大多离不开土,摔泥碗摔出了爽快,打仗打出了豪迈。说起“土”,不能不说“土飞机”。

所谓“土飞机”就是用纸折一个中空的火箭状的飞机,四周封闭,飞机机头前有一个小洞,中间装上“面面土”,玩时用双手捏住双翼,一开一合,面面土就会喷出去。

当然纸飞机,也是我们的最爱。谁折的纸飞机飞得最高最远,那可神气了。如今,孩子们也会玩的。说起纸飞机,我不能不说如今孩子不玩的一种。那就是用纸折成许多三角,套成一个飞机模型,这种纸飞机是无法放飞的,这时我们用三条对叠的纸条,套成一个风轮,用这种纸飞机的头,顶住风轮中央,握住机尾或机身,向前跑,风轮就会转起来。用飞机推着风轮,你追我赶,笑声也就随着风轮的转动荡开了。有纸折的飞机,当然就有纸折的船,下雨天放纸船,当然是不怕雨淋的孩子们的最爱。

那年月,用纸折的“包”和“三角”,是打包,摔三角游戏的用具。“包”是用硬一点的废书纸折成四角形,有正反面,谁的包被别人打翻了,正面向上变成反面向上,就会把“包”输掉。和如今孩子们打卡一样,可如今孩子们的卡越来越贵,似乎失去了打“包”的亲和。摔三角用的三角是用纸烟盒折的。烟盒有“大前门”、“ 羊群”等,那时彬县的孩子大多用的是“明镜台”烟盒纸。玩时押出三角最多的小伙伴将所有孩子的三角捏在一起,往地上一摔,“爬下”的都是他赢的,然后由他将没翻过来的用手来扇,扇“爬下”几个就赢几个,扇不过来再由另一个玩伴来扇。扇时手指不能碰到三角,也不能扇第二下。因为那时的书仅有的几张彩页都被人糊墙了,所以“包”都是白纸的,彩印的纸烟盒折成的三角,就被小朋友看成宝贝一样。

纸的玩具,不能不说说纸折的驳壳枪。用硬一点的纸折成正方形的“角”套在一起,用一短截竹棍或筷子做枪筒,也有用纸卷的筒做枪筒的,再做一个小的正方形的“角”, 套在枪筒前面做瞄准器。有小朋友会拿墨汁将枪身染一下,栓一条红布条,那可就太神气了。在全中国流行穿绿军装的岁月,穿个绿布衫,用红布做个领章,别上毛主席的像章,那神气一点不亚于现在的孩子穿上了“超人服”。用纸折的帽圈将绿军帽撑得很“挺”,扣上军腰带,再拿个纸驳壳枪,玩抓特务、打日本鬼子的游戏,别提有多给力了!如果废书纸够多,也有折个子弹袋,套在身上的。

纸的玩具,也不能不说说“东南西北”。用一张硬一点的白纸,折一个套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在四个角上面依次写上“东、南、西、北”,在里面写上“毛主席”、“ 雷锋” 、“江青” 、“王洪文”等正反面人物名8个。玩的时候问伙伴要“东几下”或“西几下”,然后将两手拇指和食指一开一合,到几下时,看“东”下面或“西”下面是好人的名字还是坏人的名字。当然没人想当坏人的,当要到的是坏人时,自己就气憋红了脸,同伴就会哈哈大笑。一会儿,他们的脸色就会变过来,不变的是那份的快乐、清纯。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