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心灵深处的家

  • A+
所属分类:情感口述

故乡的老屋,是心灵深处的家,是一枚乡愁的符号,一直让人魂牵梦萦。

以前与父母亲、姐弟一起生活的家,是快乐幸福的家。

如今,母亲颐养天年的养老院,就是儿女们的家。

儿女们轮流去养老院陪伴老人,就当成了自己的家。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在养老院母亲居室的朝南长廊里,陪着母亲晒太阳、聊家常、敲敲背、捏捏肩、揉揉腿、理理发、喂喂饭、喝喝汤,饭后擦擦脸、剥橘子皮,有时抓痒痒、涂药膏、掏耳朵、剪指甲,这些小时候母亲常给儿女们做的事,现在角色转换中演绎了人间最亲的情感。

亲情在母亲所在的扬子颐养院平凡与坚持地演绎,而中年空巢的60后,视频成了太平洋彼岸隔海相望拉近心灵距离的拥抱。每天早晚两次与女儿女婿的视频,成了一种亲情锁定的约定俗成,互联网把超越时空的家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从中年空巢渐渐地走进了“准老人”空巢,其实每当持着老年乘车卡在乘坐地铁刷卡听到“老龄卡”3个字的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退休后就是踏入了老人行列,只是心里有一种不适应的心态在作怪。

老年空巢的两人世界,在这个隆冬满是温馨。在昨天一个暖阳的周日,用心地发现生活并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上午9时许,室外气温已到零下2℃,可被阳光直射的阳台与客厅,加上暖气的作用,仿佛明媚的春天。

妻子结着毛线,我泡着普洱。上午在滚筒洗衣机洗了床单,两人一起晾晒;两人坐在沙发上,着迷地一直追着电视剧——《小敏家》。

剧场休息间,我给石臼里5条可爱的小金鱼换了水,在整理几堆有一点凌乱的水草时发现了根部长出了根须,在茎叶上也发现了细长的根须。

石臼内壁又长满了绿菌,我用板刷用力来回刷洗,用自来水反复冲洗了几遍,石臼清爽多了。先往石臼内倒了一半水,然后把几束水草置在了底部中央,两只小石球固定其中,再把一半水(放了专用消毒盐)倒进了石臼,5条小鱼顺着水流涌入了石臼,婀娜多姿的小金鱼欢快地乱窜。

每天给10多盆花草浇水成了习惯,上周给几盆花草根部放的蛋壳末渐渐地融入了土壤。

元宝枫(槭)叶子开始由绿变枯黄,有一点开始自然脱落。罗汉松有一枝疯长穿得高高的,夫人让我给修剪了。庙台槭、孔雀竹芋、树马齿苋(金枝玉叶)静悄悄地生长,展示出了茎与叶特有的风韵。

橘树几个月前还长满橘子,橘子愈来愈干瘪,近月长了一些嫩叶。伽蓝菜又含蓄地长出了几大朵花蕾,含苞待放。

绿露文竹前些日子乱长一团,长长短短很不成形,修剪后只存了2枝还算清丽。黑叶观音莲几乎在死亡线上居然活了过来,一枝独秀有了陪伴。发财树不动声色似乎与季节无关。

一盆水栽大蒜长出了粗壮的嫩叶,另一盆水栽大蒜开始发芽生长。宜兴细葱中长了几棵香菜,那棵上周被我剪去叶的香菜根又冒出了新叶。

一只鸽子蛋,一只草鸡蛋,一碗杂粮粥,泡菜、腐乳的早餐后,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8周年,午餐特意吃了红汤面。烂糊肉丝、雪里蕻山竹笋、拌萝卜丝、梅菜干扣肉作了面浇头。鸡头米泡饭加泡菜成就了晚餐。

下厨时,聆听了朋友圈发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8周年的歌曲,缅怀一代伟人之情油然而生。

一位星火的听众,今天听了《江南晚报》小南夜读栏目播出的“心灵深处的家”后留言:“谢谢您的美文,老乡感同身受格外亲。年幼在家也曾学会烧灶火、弯草巴、烤山芋,冬天在灶仓取暖、取脚炉火灰……穷归穷,不堪回首。但农村田野的风光和简朴的生活,耕作收获中的乐趣,尤其是童少时的发小们的纯真友谊和欢乐,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弹指一挥间,今已耄耋之年,在外大半辈子,然乡情乡愁总是磨灭不了的。”

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心灵深处的家,都有一枚乡愁的符号。

现实生活的家,每天去发现、去珍惜、去营造,幸福就在您的身边,快乐就无处不在,幸福、快乐就会伴随我们走进2022年!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