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起来究竟有没有效果只能靠实践检验

  • A+
所属分类:情感口述

由于职业关系,言语和文字渐渐成了目前工作的主要内容。带来的副作用很明显是让自己带上了时不时会“话痨”的属性。然而,最令人担忧的并不是“话痨”,却是“话痨”还不自知。

于是在平时就容易出现下面的情况:

与同事讨论某个工作内容,顺着专业一路展开,一脑子名词解释和案例分析,浑身散发着好为人师的刺目光线,还以为引人入胜其实早就令其萌生退意。

与朋友聊个话题,滔滔不绝摇头晃脑,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却没发现朋友早就不厌其烦,思绪飞到九霄云外。

与媳妇儿枕边夜话,却絮絮叨叨揪着一个问题不放,非要说出个一二三四,本想着春宵一刻你侬我侬硬生生烦出一身困意倒尽了媳妇胃口,弃我不顾翻身睡去。

事后反思,觉得“话痨”这件事与“酒壮怂人胆”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酒精抑制了大脑的额叶功能,使人的自我克制水平趋于弱化,就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那些酒品较弱的人,并不是人品太差,而是额叶功能不够强大所致,当然,额叶功能确实也与人的品行有很大关系就是了。

而“话痨”则源于言语在释放的过程中提升了情绪反应,情绪冲动又进一步抑制了自我监督,于是字斟酌句就变成了滔滔不绝。那么,祸从口出也并不是无心之过,而是本来心里有事,同时又处于情绪开发状态,所以一股脑秃噜出来,也属意料之中。

因此,不想“品行变差”就要远离酒精,不想变身“话痨”就要防止情绪暴走。

虽然言以至此,但如果为了防止变身“话痨”就从此默不作声,又难免有点因噎废食,在适当的场合发不了声,当了“哑炮”的后果还不如做一回“话痨”刷下存在感。

那么,所谓“适当”就显得十分重要。既保持自我监督的能力监测自己的言语状态,又唤起部分情绪维持言语的动能,在这两者之间维持住微妙的平衡,就能找到一个适当的状态。

自我监督,是“向内”的感受,有点像一日三省吾身,但更细节一点。打个比方,三省吾身类似于对全身心状态的阶段总结,自我监督则属于对某个感官过程的工作报告,无论总结还是报告都是对理性大脑的反馈而已。大多数人在挖鼻孔或者抠脚丫之前不会产生“哦!我要去挖个鼻孔。或者,啊!我要去扣下脚丫了。”这样的意识,一般都是正在执行这样动作或者动作结束后,看着手指头上的鼻屎颗粒或者闻着一手的脚臭味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究竟做了什么鬼畜的事情。那么预防“话痨”,就是要避免事后觉知,尝试去提升自我在言语过程中的监督能力,努力将意识集中在自己将要说,正在说,以及说完后的细节上。但也不要刻意干预说话过程,毕竟在刚开始的时候能做到让意识伴随言语过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唤起情绪,是“向外”的行动。我们都知道,情绪低落的时候自己肯定没力气废话,情绪高涨的时候则容易让人手舞足蹈言辞激烈。上述自我监督的目的是压制情绪增生,预防口不遮拦,但压制过了头又很可能变的欲言又止目瞪口呆,所以在需要口若悬河的场合时,就很有必要唤起情绪来为三寸不烂之舌打开局面。《生活大爆炸》拍到第六季,印裔理工男Raj才终于具备了对异性张口说话的能力,而这一旷世举动的推力只不过是一杯酒精的作用。正如前文所说,酒精虽然有降低人品属性的嫌疑,但也正因为对额叶监督功能的抵消作用,所以在唤起情绪方面确实有奇效,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场前适量摄入一点酒精,对于这种建议,毋庸置疑,当然是一个馊主意(good idea)了!不管怎么样,目前己知唤起情绪的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类是物质作用,听音乐、适量运动、摄入某类食品;另一类是陷入氛围,在人群激昂的环境中,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末了,总结方法什么的向来显得十分容易,做起来究竟有没有效果只能靠实践检验。事实上,对于这种事,只有媳妇儿说好才是真的好啊!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